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州新闻 潮州发布 查看内容

产业变形记!潮州土特产如何“卷”出新高度? | “三年初见成效”·看潮州

2025-7-27 06:31| 发布者:蓝色河畔| 查看:840| 评论:0

摘要:从地方风味到百亿集群,潮州食品产业正经历深刻的价值重构:饶平钱东的盐焗鸡产业突破原料桎梏,自建养殖基地提高供应链自主权;庵埠食品产业依托高效生态链,在潮食会上斩获超百亿订单。目光放远,潮州产业升级图景 ...
图片

图片

从地方风味到百亿集群,潮州食品产业正经历深刻的价值重构:饶平钱东的盐焗鸡产业突破原料桎梏,自建养殖基地提高供应链自主权;庵埠食品产业依托高效生态链,在潮食会上斩获超百亿订单。目光放远,潮州产业升级图景全面铺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势头不减,传统陶瓷产业也在以智能制造引领转型。


华瀛LNG接收站储气罐。

从单点崛起到全链协同,从传统焕新到新兴崛起,“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潮州正以“链式思维”和规模效应重塑核心竞争力。“产之变”,正发生在一条条生产线上、一个个新项目里。

重构价值

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升维

要了解潮州的产业,就必须深入县域一探究竟。

沿国道驶入钱东镇,“中国盐焗鸡之乡”标识格外醒目,这里供应着全国超80%的盐焗鸡休闲食品。2024年,12家相关企业总产值达31.96亿元,比2022年增长14%,创税2.43亿元。


中国盐焗鸡之乡标识。

饶平特产盐焗鸡自21世纪初产业化后迅速走红,如今已经发展为肉类零食的核心产区。从创业到进阶,盐焗鸡产业变化几何?

无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晓冬指出,完整供应链的形成,是钱东盐焗鸡行业近年来最深刻的变化,“2022年以前,我们的原料供应基本依赖外地购入”。为改变此状况,无穷食品投资约2亿元在新圩镇、樟溪镇新建蛋鸡和鹌鹑养殖基地,每年可保证企业25%的原料供给。

吴晓冬表示,养殖基地的加入补齐了供应链的关键一环,让企业在原料端增加了主动权,并使原料质量更加可控。此外,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超5000户养殖户,助力当地村民增收。



为推动产业提质扩容,钱东镇组建了盐焗鸡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做好企业水电、用地等要素保障,积极协调无穷自动化新厂区、无尽易址扩建等扩产建设,并协助企业申报技改、环评、科创等各类政策资金。

“抱团打响品牌,让大小厂不再单打独斗。”钱东镇镇长余秋松介绍,钱东着力打造盐焗鸡品牌文化一条街,建设盐焗鸡制作技艺人才示范工作室,以品牌建设赋能产业发展。


好味来食品生产线上工人正在专业。

近年来,休闲零食在大型零售商渠道的传统销售态势略显低迷,但钱东盐焗鸡仍凭研发创新保持良好增长。广东好味来食品有限公司经理吴恒表示,公司去年创新推出高蛋白低脂的鸡胸肉系列产品,踩中健康食品风口,带来了大量订单。同时,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发力新量贩零食渠道,稳步推动营收增长。


盐焗鸡文化一条街。

“一周速出”

高效协同释放集群效应

盐焗鸡产业的进阶正是潮州传统食品价值重塑的典范。而同为食品加工重镇的庵埠,也在上演产业升维的故事。


第三届潮食会盛况。

日前,第三届潮食会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观展人数达26.7万,意向订单金额达153.5亿元,均刷新历史新高。这一成就背后,是庵埠镇近800家食品企业构建的“一周速出”生态:高度协同、要素齐全的“原料—生产—包装—销售”全链条,将产品从研发到出货的周期极大压缩为7天。


第三届潮食会落下帷幕,观展人数和意向订单均收获新纪录。

这种高效的运作也得益于招商工作的精准发力。今年来,潮安区积极谋划一批补短板、增后劲、带全局的食品产业项目,2025年上半年全区签约落地食品项目6个,投资额4.18亿元。

招大引强,产业才能更好实现集聚发展。目前,全区“优大强”食品企业10家,2024年食品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约58亿元,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企业展厅里琳琅满目的糖果产品。

不止庵埠糖果小镇,更多产业正以抱团之势寻求突围。2023年,潮州市出台《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全力提质壮大陶瓷等优势传统特色产业集群。今年7月,潮州率先发布《智能坐便器》《轻智能坐便器》两项团体标准,首次定义“轻智能”品类,推动行业告别低价竞争。


陶瓷企业的隧道窑口,“生坯”正在等待送入烧制。

潮州陶瓷产业作为传统优势支柱,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加速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逐渐走出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之路。

扎根优势

新兴产业链群初显

2025年潮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新兴产业。走进生产一线可见,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加速集聚。


华瀛LNG接收站目前已建成3个储气罐,年接转能力600万吨。

在华瀛LNG接收站,远远可以望到3个硕大的储气罐,天然气到港后将临时储存于此。投产以来,接收站单月接船量、单日外输量屡创新高,截至6月累计外输天然气突破14.53亿立方米、累计接卸LNG118.66万吨。相当于减少约900万吨原煤燃烧;植树造林约3375万棵,显著提升区域能源安全和助力绿色转型。


华瀛LNG项目一期工程可满足4900万户家庭年用气需求。

冷能开发方面,华瀛LNG制定了“深冷发电、中冷外运、浅冷自用”的冷能梯级综合利用方案。据华瀛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冷能发电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批复,预计年发电量约2300万千瓦时,相比同类项目可节约投资3000万元,降低用电成本1600余万元/年。

科技要素的不断汇聚,让高新产业也跑出了加速度。走进潮州三环(集团)的展厅,如同步入电子元器件的“微缩世界”。据三环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邱基华介绍,企业的光通信陶瓷插芯、片式电阻用陶瓷基板等产品产销量均居全球前列。


三环展厅内被称作“电子工业大米”的MLCC,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

得益于持续的创新投入,三环集团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系统也实现了突破,今年1月,全国首个300千瓦SOFC商业化推广示范项目正式投产。据三环集团深圳研究院院长陈烁烁介绍,经过20多年发展,三环已成为SOFC全球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掌握全技术链条研发及量产能力。

■ 数读

2024年

●潮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食品工业以11.8%增长率领跑

●潮州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5%

●潮州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100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

●“四上”企业超1700家,培育遴选“优大强”企业52家

●潮州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增长8.1%

●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256家

2025年1—5月

●潮州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高速增长175.6%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

●电力热力供应业投资增长144%

●潮州全社会用气量增长19.8%

●工业用气量增长19.9%

人才

“要引得来,也要留得住”

2021年,朱霨亚博士刚毕业,初到潮州市时内心还有些犹豫。但很快,这份犹豫便烟消云散。

“来到三环之后,我被公司的研发实力征服了。”入职不到两年,朱霨亚便挑起研发片式电感器的重任,作为项目组长,她带领团队3年实现产品落地,目前月销售额超百万元。她表示,目前行业的发展势头很好,入职以来没有感受到太多全球市场的寒意,“感觉每年的业务都在增长,我所在的项目组也从4个人发展到70多人。”


研发人员在三环集团的测试分析中心工作。

朱霨亚表示,潮州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她逐渐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在三环,她不仅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还在公司活动中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计划未来定居潮州。

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邱基华表示,要保持核心的竞争力,就要不断保持创新,关键一步就是引进人才。除了薪资待遇到位,优质的工作平台和先进的硬件设备也至关重要。“高精尖的人才更希望做出成果,在工作中得到更高级的满足感。”

■ 记者手记

产业进阶里的潮州方法论

当华瀛LNG的天然气持续注入生产链,钱东的自动化产线不停推出盐焗鸡新品,潮州各地工业园区欣欣向荣,“百千万工程”三年产业之变背后的动因愈发清晰。


盐焗鸡生产线。

县域经济的强盛离不开产业支撑。首先,要做活“土特产”,可以通过补链强链,完善“一镇一品”的产业链。其次,推动工业入园,实现产业聚集,释放规模效益。过去“小而全”的模式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工业入园”和产业聚集便是转型的良方。仅饶平一县便已形成潮州饶平产业园区“一园五区”、潮州港经济开发区“一园四区”发展格局,带动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近年来,各地政府精准施策,围绕潮安“工业强区”、饶平“临港新城”、湘桥“中心城区”发展定位,通过15个县域特色产业园区持续牵引产业经济升级。透过一个个正在壮大的产业集群,潮州正在书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来源:南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讲好潮州故事  传播潮州声音 |

| 关注潮州发布  一起感知潮州 |
图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