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我踏上三尺讲台,至今已近二十载。去年9月,我带着多年积累的校园管理和教学经验,走进托管机构,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教育旅程。如今一年过去,那些关于孩子、关于责任、关于成长的故事,值得慢慢诉说。
从“心”出发:用细节筑牢托管基石
初入托管的日子,我没有急于“大展拳脚”,而是用两周时间静心观察,摸清每个环节的需求。恰逢国庆假期,一场围绕“安全、高效、贴心”的升级改造随即展开:
硬件焕新保安全:给二楼教室加装加固、全铺地砖,在后巷铺设瓷砖,新增传菜电梯,让孩子活动、菜品传送更安全顺畅;对食堂厨房全面翻新和铺砖,为贴合托管孩子的饮食需求,我们聘请多年在大城市工作的营养师担任食堂经理,今年特别邀请拥有幼儿园和托管机构多年主厨经验的厨师主导后厨,凭借其对儿童饮食特点的深刻了解,从根源上优化膳食品质与适配性。 膳食升级暖人心:建立食堂管理群,每周集体研究菜谱,确保菜品丰富多样——北方孩子想吃馒头包子,食堂立刻加购;有孩子肠胃弱需要喝粥,专人专锅煮制;吃杂粮时,搭配粿条、面条供孩子选择。所有食材均持合格检疫证,多次分锅炒制保证口感,剩菜剩饭当天专人清运,用“把学生当自家孩子”的初心,守护他们的成长。
上学年,不少机构前来洽谈其他领域的合作,我们均婉言谢绝。因为我们始终坚信,托管工作的核心在于专注与深耕:必须一心一意做好周一至周五的日常托管服务,打磨好寒暑假特色班教学品质,而非急于铺开项目、分散精力,唯有聚焦核心,才能把服务做到极致。通过过去一年的打磨,我们已有信心适当开展其他领域的合法合规的合作,造益家长和孩子们。
以“责”为纲:把安全刻进托管的 每一秒
对托管而言,安全是不可触碰的底线。这一年,我们用“全流程守护”,给孩子和家长吃下“定心丸”:
接送闭环无疏漏:每天中午放学,各班老师准时在校门口等候,拉起“斑马线安全屏障”;针对被留堂、晚放学的孩子,安排专人全程等待,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安全抵达托管班。 家校同步心更安:孩子到托管班后,通过签到实时告知家长;作业完成可接时,立即签退提醒,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动态。 日常管理不松懈:晨会反复强调安全准则,严禁孩子携带学校违禁品、购买路边摊零食;午休时间(中午1点—1点50分),安排专人看管榻榻米午睡学生,男女分设睡房,主任带头巡查,我们也通过监控实时监督,让“熄灯则安”落到实处。
用“智”赋能:让托管不止于“看管”
今年是“教辅资料禁止进校园”的第一年,我们特地组建了一支“硬核”教师团队,让托管成为孩子课后的“充电站”:
名师领航提质量:邀请多年初中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负责教研管理;曾任汕头民办学校英语教研组长的老师担任教学部长;安排初中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带毕业班;还有擅长德育、指导学生美术比赛获奖的老师担任校长助理。团队中不乏华南师范大学等名校毕业生、资深代课老师等。 专业团队强保障:校区现场管理团队实力扎实,成员均持有教师资格证,且具备多年名校教学经验,部分人员还持有校长证、幼儿园园长证、心理咨询师证书、书法教师证书,同时是多个行业协会的资深会员。团队构成多元且专业,既有多所名校的优秀教师、拥有初中教育教学经验的主任,也有具备多年澄海本地托管管理教学经验的主任,为托管服务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提供坚实支撑。 高效服务促沟通:调整老师上班时间,让大家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将孩子的接送签到、日常表现评价,统一通过微信及微信群实时反馈,确保信息精准无遗漏,也让家长更直观地看到孩子的进步。
用“爱”浇灌:让托管成为孩子的“心灵驿站”
在托管班,我们不仅关注孩子的“吃住行学”,更重视他们的习惯养成与心灵成长。每个节日,我都会通过广播做德育讲话,告诉孩子们:“这里是学礼、求知的地方,也是休息、解惑的港湾,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你们的每一件小事。”
如今,越来越多家长反馈,孩子的作息更规律了、挑食的毛病改了、写作业更主动了。虽然仍有少数家长停留在去年最初的印象,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社会满意、老师稳定”的目标,让孩子“入园则礼,入班则学,熄灯则安”,就一定能让托管班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温暖助力。
未来,我们会继续带着初心与责任,在托管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用更细致的服务、更专业的陪伴,守护好每一段“课后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