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首页 汕头新闻 汕头残联 查看内容
不一样的人生,一样的精彩
汕头残联 2017-7-15 18:00 |原作者: 汕头残联 |来自: 汕头残联
34503 0
摘要: 庄文洁、史淑吟、吴茂顺、陈坤雄、李拾、陈晓宇……这群人,在汕头,在广东,可以说家喻户晓,甚至在全国,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都是残疾人,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改变命运成为生活的强者,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是残 ...

    庄文洁、史淑吟、吴茂顺、陈坤雄、李拾、陈晓宇……这群人,在汕头,在广东,可以说家喻户晓,甚至在全国,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们都是残疾人,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改变命运成为生活的强者,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是残疾人文艺!是残疾人体育!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长经历吧。


舞蹈让她站到了中央电视台春晚的舞台

    庄文洁,一个聋哑女孩,曾经是父母心中的结。

    1996年,庄文洁成为汕头聋哑学校一年级学生。从此,小文洁开始了艺术人生的摸爬滚打,留下的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凭借着吃苦精神和表演天赋,灵气逼人的小文洁不负重望,从1997年开始在全省乃至全国汇演中崭露头角,她参演的舞蹈在广东省、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多次获奖。2003年,市残联再次为她量身定做了独舞《祈福》参加省艺术汇演。深黛色的天幕,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夜空,一个小女孩在云雾缭绕中,默默地拈针绣花,默默地探求、寻觅、祈盼,两只会说话的眼睛如泣如诉,委婉清澈,似乎在诉说一个美丽的梦想……《祈福》一举夺得多项奖项,并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比赛。

    从此,文洁迎风而飞,在舞蹈的世界里,升腾自己儿时的梦想……  2004年16岁的庄文洁入选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为广东首个入选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舞蹈演员,并很快从一名后备演员晋级为骨干演员。2005年春晚,她参加了《千手观音》的演出。她们用缤纷的手姿和优美的舞姿,述说内心世界的美丽,征服了亿万观众,《千手观音》成为2005年春晚最感人的节目。

 

 

 

 


亚残运会上难忘的“珍珍”

    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人们记住了一个美丽的聋哑女孩的名字--“珍珍”。开幕式演出中,“妈妈说,珍是珍珠的珍,爸爸说,珍是珍惜的珍。”这些普通的对话感人肺腑。

    整场演出通过“珍珍”与“爸爸”、“妈妈”的心灵对话,依次展开听障人士、视障人士和肢残人士的内心世界,串起了《心声》、《追梦》和《飞翔》三个篇章的文艺表演,给人以强烈震撼。

    其实,“珍珍”名叫史淑吟。淑吟是潮汕人,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虽然没有太多文化,但是他们给孩子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淑吟。谁知,随着别家的孩子开口说话,他们发现淑吟没一点动静。经过诊断,小淑吟是先天性聋哑。

    虽然听不见声音,但小淑吟却对舞蹈极有天赋。在当地一家舞蹈学校,舞蹈老师蔡佳蓉与她一见如故,义务教小淑吟学习舞蹈,小淑吟从此开始了她无声世界里的舞蹈生涯。

    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对一般的舞蹈演员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小淑吟来说,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这个过程,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对聋哑人来说,训练舞蹈最难的是听不到舞曲的节拍,每次训练,老师都会站在舞台前用手势强化她的节拍意识。

    进入汕头聋哑学校读书后,极具舞蹈天赋的淑吟很快入选学校舞蹈队。舞蹈课上,老师要求严,标准高。压腿、踢腿、下腰等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上无数次。不管流多少汗、掉多少眼泪,她都不曾退缩过,她的舞蹈水平也不断提高。2009年,淑吟参演了由汕头市残联组织选送的舞蹈《红头船?潮乡情》,在第七届广东省、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舞蹈类金奖,作为主演的淑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年,史淑吟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选为候补演员。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因为史淑吟从小开始舞蹈练习,参加个很多的演出,在不少比赛中获过奖,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选演员,天资聪慧的她一下子从30多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两次让国旗在残奥会上升起

    一个残疾青年,在全国家喻户晓,两次让中国国旗在残奥会升起。他,就是残疾人举重运动员、全国冠军——吴茂顺。 

    吴茂顺,1976年出生于汕头市濠江区。92年初中毕业后,开始自学电器维修,很快掌握了维修技术,在当时就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1997年9月,他第一次参加汕头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夺得男子举重60公斤级冠军。从此,便开始了他的体育之路。由于他的天生悟性,加上他的吃苦和拼搏精神,随后,在省、全国乃至国际比赛中屡创佳绩。2004年的雅典奥残会上,吴茂顺代表中国在男子67.5公斤级的举重比赛中勇夺银牌,成为首位夺得残奥会奖牌的汕头籍运动员;2008年北京残奥会,吴茂顺带伤“出战”,不畏强敌奋勇拼搏,最后一举以200公斤的成绩夺得铜牌。从“零”走向巅峰,为祖国、为家乡争了光。

    吴茂顺先后获得“汕头市濠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汕头市濠江区自强不息好青年”等荣誉称号。1998年至2002年被中残联和国家体委评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个人,被广东省政府记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汕头市政府记二等功一次。还先后荣获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五一劳动奖章、汕头市劳模等荣誉, 2009年入选汕头市第十一批市管优秀拔尖人才,2010年当选广州亚运会(汕头站)火炬手。目前,他是广东省残疾人举重集训队举重教练。

 

 

 


 



    像他们这样的残疾人还有很多,比如亚残运会羽毛球冠军陈坤雄,全国羽毛球冠军李拾、陈晓宇等等,他们都在残疾人文艺、体育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是残疾人文艺,是残疾人体育,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对于残疾人来说:给我一个平台,我就可以创造奇迹。残疾人文体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汕头市残联以组织参加各级文体比赛为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每年免费为残疾人文体爱好者提供培训,让更多残疾人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演绎不平凡的人生,实现最大的价值。

 

 

 

“90后”盲人教师“点亮”盲童求学路

 

    一样的讲台、一样的黑板、一样的课桌椅,这里的教室与普通教室没有任何不同。然而站在讲台上的这位“教书匠”,却显得与众不同:在她手里的教材,没有文字、图片,只有布满小点凹凸不平的页面;在她面前的学生,能听能说能写,就是看不见;黑板、粉笔,对她来说是可有可无的陈设,“手把手”教学才是必备模式。

  没错,这是一名视障班的特教老师。更为特殊的是,这名老师也是盲人。唯一不特殊的是,她与众多教师一样,用辛勤和耐心为学生点亮起一盏盏知识明灯。日前,记者来到汕头市残联开办的视障班,探访这名特殊的特教老师,走进她的“光明世界”。

  为圆“教书梦”,盲人姑娘初执教

  一头乌黑的长发,两鬓盘起的发丝编成麻花辫嵌在发间,娇小的身躯,浓眉大眼,举止温文尔雅……她叫黄梓婷,爱美的“90后”姑娘。记者见到黄梓婷时,她正在给视障一年级新生班的孩子上盲文课。

  与每位特教老师相同,黄梓婷总是在课桌之间来回穿梭,时而低头俯身指引学生摸读,挨个为学生答疑解惑,时而高声提问,反复强调知识重点。若不是细心观察发现她在教室走动时经常无意间磕碰到课桌椅,翻书授学要摸读,记者实在难以相信,眼前这位外形阳光可爱的特教老师竟然是个盲人。

  原本的黄梓婷是看得见的,不幸的是幼年时患上了青光眼,视力逐年减退,在14岁那年,她彻底失明,眼前五颜六色的世界从此只剩下单调的灰色。命运无情地夺走了黄梓婷的双眼,却未曾动摇她对生活的信心,以及教书的梦想。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她坚持学钢琴,并通过了钢琴十级的考核。为了有一天能站上讲台,她刻苦读书,考取了特教教师资格证。终于在前年,她走进了市残联举办的视障班,当起了钢琴义教;去年,她又主动担任了视障一年级新生班的盲文老师。执教生涯就这样拉开序幕。

  “盲对盲”教学,全凭手感和声音

  或许正因为经历了双目从“明”到“盲”的过程,黄梓婷才更深切地体会到在失去视觉感官后,盲人获取知识技能的不易,更为清楚知识技能对视障人士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坚定了她执起教棒的决心。不过黄梓婷心里很明白,对于毫无讲台经验的盲人来说,“盲对盲”教学过程并不轻松。

  为了能感受黄梓婷的特殊教学,记者也走入盲童班,与盲童们一起上课。上课铃声响起,黄梓婷走进教室,把手里的教材放在讲台上后便立刻走向学生,逐一帮助他们从书包、桌柜里摸找课本。待一切准备就绪,黄梓婷缓慢地走到教室中央,用洪亮的声音说道:“上课。现在将课本摸数到第五页。”顿时孩子嘴里的数数声、“沙沙”的翻书声此起彼伏。“好。第一行第四点。”一声令下,盲童们开始将双手紧贴在书页上,指尖在纸上凸起与凹陷间缓慢地移动,来回触摸。此时,黄梓婷还未回到讲台上,反而摸着课桌在学生间走动起来,每走到一个学生面前,她就停下脚步,伸手顺着孩子的手指检查,一旦有误,她就牵着孩子的手指,引导其重新触摸,直至摸准确为止。

  45分钟的课程,黄梓婷极少站回讲台,她的身影一直在学生中来回穿梭,不厌其烦地教导盲童熟悉盲点。由于看不见,走动时黄梓婷有时难免就撞到课桌角,一节课下来,小磕小碰不下数十次,也由于看不见,她只能用听来分辨每位学生,判断位置,感受他们的反应,声音就成了她在触摸以外唯一和学生交流的方式。

  备课靠“背”,作业面批

  黄梓婷教课与众不同,备课、批作业也异乎寻常。

  记者发现,黄梓婷的教案很少有笔墨注释旁批,难道她不需要备课吗?“全部装在脑子里。”黄梓婷告诉记者,自己是盲人,加上盲文教材靠的是触摸,笔记对她来说根本毫无用处。所以她凭借的是记忆力和意志力,将每一节课程背下,练习题背下,做到烂熟于心,然后反复推敲课堂设计,反复斟酌课堂提问,反复预设学生的课堂反应等等。同样一节课,她花费在备课上的时间可能要比别人多出数倍。由于长时间触摸教材,黄梓婷的教案已经满布褶皱,显得有点破破烂烂。

  对于学生的作业,黄梓婷采取的是面批,即面对面的情况下,学生将触摸到的盲文读出,她当场进行批改修正。因此,即便是下课时间,黄梓婷也会留在教室,为学生面批作业。

  “无字天书”,正写反摸

  采访中,黄梓婷手中的盲文教材和书写工具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种用牛皮纸制成的盲文纸张比A4打印纸要宽大些许,书本比普通书本要厚重得多,从封面到内页,纸张上面满是密密麻麻的凸点,除了封面上印有语文、数学等课程类别以及出版社的中文之外,全书无一字可看。记者再仔细一看,书上的这些凸点排列似乎很有规律。据黄梓婷介绍,盲文是由一到六个不同数目、不同排列的圆凸点组成,分别代表不同的拼音字母和声调,例如两个不同的点可组成一个拼音字母,三个不同的点又可代表一个数字,盲人就是通过触摸纸张上的这些不同组合排列的凸点,拼读成汉字、音符或图形的。

  盲人的书写工具则是一把嵌有多块小方格的塑料尺和一支小锥子似的钢质尖头笔。“这叫盲文写字器。尺子由底板和凹槽板组成,凹槽板上有许多大小相同的方格子,每个格子里有6个针孔大的小凹槽,分别代表盲文里6个点。书写时要先把尺子打开,夹住盲文纸,左手指尖摸着尺子凹槽内的小方格,右手握着尖头笔往针孔里扎点,这样夹在盲板中的盲文纸上便留下凹点。

  黄梓婷还表示,盲人的书写规则也比较特殊,必须反写正读,也就是从右向左写。书写时要在纸的背面扎点,阅读时把纸翻面,扎进去的凹点变凸点,再自左向右摸读。回想当年自己初学盲文时改变书写习惯,黄梓婷坦言这是不小的考验。

 

 

 

  ◎相关链接:

  汕头市特教师资仍旧匮乏

  不论是身体健全的教师,还是像黄梓婷这样的残疾教师,特教队伍永远是特殊教育的重要保证。据了解,汕头市残联3个视障班目前配备有8名特教老师,加上其他特教班,市残联聘请的特教老师数量共22名,每个班级配备的特教老师已经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事实上,在汕头市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老师,并非个个都是“科班”出身,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普教学校调过来的老师,基层特殊教育的专业师资仍然十分匮乏。对此,汕头市残联也表示将加大招募培训力度,扩大特教师资队伍,以适应该市未来特殊教育的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全部评论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4-24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