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我们现在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由英国人波特兰于1824年发明并取得专利。水泥于清末民初刚进入中国时,并不是叫水泥,而是叫“士敏土”。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士敏土”是英文"cement"的读音。
水泥约在上世纪前后传入中国。由于我国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腐败的清政府与各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致多国洋人可对我国的国门自由出入。水泥传入中国后,因是“新生事物,中国人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东西,也不知道中文叫法是什么。于是,洋人说英语(时中国人大多不懂外语),便随着洋人的发音称水泥为“士敏土”(也有称“波特兰”或“水门汀”的)。而潮汕人则称其为“洋灰”或“红毛灰”(“洋”和“红毛”都是中国人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在潮汕地区,该叫法一直沿用至今。
清光绪32年(1906),两广总督岑春煊奏准朝廷在广州开办一家“士敏土”厂,至宣统元年(1909)建成投产(初称“广东河南士敏土厂”,后称“广东士敏土厂”,)。该厂是中国近代第二家水泥生产企业,也是当时广东乃至整个中国南方产量和规模最大的水泥厂。
到了民国16年(1927)11月,该厂在汕头设立“潮梅经售处”,专售该厂生产的“士敏土”(水泥)产品,并在当时的《真言日报》上刊登大幅广告(见下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