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查看: 2647|回复: 0

杯装生命

[复制链接]

73

主题

38

回帖

239

小学二年级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13-6-9 18:52:14|来自:广东省惠州市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一直不太理解,是不是由于人种的差异,在西方非常普遍的酗酒现象在中国几乎看不见。大多数中国人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酗酒,那可不是爱喝或者多喝,而是对酒精产生了依赖,不得不喝,严重的甚至于缺了酒精就会浑身痉挛,呼吸急促,必须马上喝酒身体才能趋于正常。因此,喝的过程被简化了,重要的是迅速提升血液里的酒精含量。我的印象里在中国好像没有见到过专业的戒酒机构,而在欧美,却非常普遍。
可酒又绝对是中国社会文化中一个极重要的部分,人们在喝酒这件事上还罕有地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喝的时候规矩大,喝到终点要有人倒,在西方,喝酒是个人爱好,而在中国,喝酒是重要的群体事件,所以揉进了文化、风俗和群体价值观。
  对我来说,不同的年龄阶段,酒有不同的意义。刚来深圳时,年轻气盛,什么酒都喝,来者不拒,醉了吐了睡一晚上又是一条好汉,说实话,那时候觉得酒很难喝,除了灌醉某个人以外,体验不到什么乐趣,慢慢地,适应了深圳的湿热气候以后,也适应了苦苦的啤酒味,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啤酒是夏日里的最佳饮料,透过细腻的泡沫深吸一大口,浓郁的酒花香气伴着刺激的杀口感在口腔里满溢,真是爽。
  等到爱上红酒,又是几年后的事情了,最初是几个同好自己慢慢摸索,冒充行家,假模假式地拿着杯子慢慢晃,然后轻呷一口,摇头晃脑地称赞,有条件了,就开始盲目地追求贵价的“酒王”,“酒后”,好像这样就成为真正的行家。90年代末的某一天,有个多金的酒友搞到一瓶传说中的“酒王”,而且还是“好年份”,于是集结人马一起品,并且佐以美食,当时气氛凝重,每个人都是如临大敌,小口咽下去后平日里夸夸其谈的行家们却惜字如金,都很深沉,一瓶见底后,与会者都按照书上看来的法国习惯,在瓶身标贴上签名以资留念,估计若有法国人观礼一定会感慨万千。
时至今日,却万万不敢说已经弄懂了红酒,但却还是喝出点门道来,红酒也已经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我不再追求稀有和贵价,而是花了数年时间,在市场上找到了一种价格克己,又颇有点内涵的红酒,批量购来作为日常饮用,这种产自智利的酒还真不错。
红酒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好像真的有生命,打开一瓶,先试一小口,然后等着它静静地呼吸,整个氧化的过程中,酒质和酒味会微妙地变化,去体验这种变化本身就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当酒被倒进郁金香型的杯子里的时候,琥珀色的液体慢慢漾开,滑过杯壁,再丝般地滑入口中,各种或简单或复杂、或浓郁或清冽的香气和着恰到好处的单宁在鼻腔和口腔间传递,仿佛在和大自然私语。
  最近,我又爱上了阿根廷的门多萨,这个产区的杜力姆、与百拉图风格与众不同,让我着迷,爱不释手……
在这里总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味道:http://detail.tmal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