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查看: 5710|回复: 0

潮汕俗语谚语典故,吕北鬼个?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46

主题

1653

回帖

6202

站务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发表于 2014-11-13 10:50:32|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1.无好家神通外鬼{:soso__16324640235148804817_2:}
   潮汕俗语“无好家神通外鬼”意指吃里扒外,胳膊往外拐。这个俗语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某乡有一户贫穷人家,生活十分困难,常常缺米断炊,过年过节也只能向人家借一点钱勉强度日。他家的灶神(司命公)总觉得供奉的东西太少了,不若大户人家,有肉有菜。于是越想越生气。某日,阎王要抓一个替死鬼。正巧这事被灶神得知,他觉得报复的机会来了,竟然跑去向鬼差“推荐”自家的主人。可恨这位“家神”不但没有保佑这家人幸福,反而串通鬼差要来害自已人。幸好灶神的所做所为都为主人梦中获悉,醒来后气愤万分,遂将灶神牌位扔出门外,连声骂道:“无好家神通外鬼!”
   2.凡事学大丈
{:soso__10615784733045253186_1:}
   俗语:“凡事学大丈”意指做事心中无数,盲目跟从。“大丈”本指大姨父,潮汕习俗大人跟小孩称呼对方以示尊敬,所以襟弟称襟兄也称“大丈”。
“凡事学大丈”这个俗语,源出民间流传的一则“傻女婿故事”。传说以前有一位傻女婿要到岳母家祝寿,妻子怕他出洋相,便告诉他:“大姐夫是个知书识理的人,到了我妈家,你就跟他学着做就行了。”翌日,到了丈母娘(岳母)家,傻女婿便细心注意大女婿的一举一动,认真模仿。在筵席上,大女婿举杯向丈母娘祝寿,他也举杯祝寿;大女婿为丈母娘夹菜,他也夹菜;规规矩矩,很有风度。丈母娘心想小女婿虽没读书,也甚懂理,心里很高兴。席间大女婿掰分一粒蚶吃,并用手帕将蚶壳包下,然后又吃豆粉汤。小女婿一不留心没看清楚,以为大丈吃蚶是连壳吞下,心想这可能是礼貌吃法。于是,也拿了一粒蚶放进嘴里,拼命往喉咙里咽。这谈何容易,他被哽得好苦。大女婿见襟弟这般傻相,忍不住大笑一声,谁料刚吞下的豆粉丝从鼻孔中喷了出来。傻女婿见状,惊惧万分,忙把蚶壳吐出,连连说:“大丈啊大丈,你那‘蛤蟆吞涎’已经把我哽得半死。这一着‘牛囝穿鼻’我确实学不来!”弄得大丈哭笑不得,众人却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3.斫断手指头{:soso__6236112034290849730_2:}
    潮汕人比喻某些人做错了事之后决心改正,痛改前非或指某个人下定了决心,总是用“斫断头指头”这个俗语。
   唐朝玄宗年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当时的名将张巡守睢阳城,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只好派手下大将南霁云向其它城守将讨救兵。南霁云带了三十名骑兵,奉命突围到附近的临淮关搬救兵。敌军数万人发现南霁云等的踪迹,就四面拦截,不放他过去。南霁云左右驰射,人马所到之处,好象闪电一样,倏尔明灭,使得敌军神摇目眩,不知所措。南霁云突围成功,到达淮阳时只损失两名部下,唐朝的将军们都妒忌张巡的威名,坐视其败,不愿伸出援手。临淮的守将贺兰进明,尤其如此。南霁云苦口请兵,贺兰进明只是不答应。南霁云悲愤之至,在宴会中拨出佩剑,砍断一只手指,鲜血淋漓地斥责贺兰进明自私,座中人不禁为之泪下。
   睢阳城破,张巡、南霁云等被俘不屈,以身殉国。
   潮阳及澄海都建有双忠公祠,以纪念张巡和许远。而南霁云“斫断手指头”的这个典故,也随之流传。但其语义已有所演变。
   4.识字掠无蟛蜞
{:soso__4607844064215092132_3:}
   “识字掠无蟛蜞”是广泛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意思是指循规蹈矩、照书行事者反而干不好事情。
   “识”字音读“北”,义为识别。
    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对付郑成功的复明活动,遏止海上武装力量与沿海民众的联合,实行了消极的靖边政策——海禁。当时潮汕沿海居被内迁五十里。整个韩江三角洲的饶平、澄海、潮州人民,皆在迁徙之列。沿海地带,划地筑堤为界,限期迫迁,边民越界出海捕捞者杀。告示出后,识字怕死的不敢越界到海滨谋生;有些不识字的深夜照样越界,捕了鱼虾蟛蜞,卖了钱,勉强度日。这样,识字的反倒吃亏。于是,这句话就这样传开了.
    5.乘风叩橄榄
{:soso__6371607166681853313_4:}
    乘风叩橄榄 “乘风叩橄榄”,是流传于潮汕各地的俗语,也是潮汕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实事。作为俗语,它嘲弄那些乘机捞一把的不良现象或趁火打劫的不法行为。作为史实,它曾发生于盛产橄榄的地方。
 乘风”的“风”,指的是台风。“叩橄榄”则是偷盗的行为。橄榄,是潮汕的土特产。潮汕橄榄品种繁多,驰名海内外的名优橄榄,有潮澄饶交界一带的乌种橄榄、潮阳金玉芦塘的三棱橄榄和揭西凤湖橄榄等。由于橄榄用途广,价值高,历来果农喜欢种植它,“鼠贼仔”也蓄意偷窃它。
 澄海隆都南溪村有民谣:“南溪阿妈多,无好仔弟担阿妈去卖。”橄榄与“阿妈”音近似,“阿妈”即橄榄。而担阿妈去卖的仔弟,自然不是好仔弟。“无好仔弟”指的处那些愉“叩橄榄”的“鼠贼仔”。
 当地人说,收获橄榄从来都是摘取,不是“叩”。“霜降,橄榄摘落瓮。”这农谚指明两点:一说收获橄榄季节是霜降;二说收获橄榄的方法是摘。摘取橄榄还要有相当的技术。一般是用1条竹藤制成的软性长梯,每梯格约1米,最长的梯有18格,即18米。操作人把梯倚于树冠边,顺梯爬上去后,用脚夹住梯格,手抓树枝,采摘橄榄,放进身后勾篮。摘取时最怕有风,更怕大风,因风吹树枝摇,操作人有危险,同时风吹树摇橄榄掉,掉下来的橄榄易损伤,不能久藏。只有“鼠贼仔”才“乘风叩橄榄”。因为台风到来,果园无人摘橄榄,“鼠贼仔”就乘此机会,用竹竿或石头偷“叩”橄榄。这样,风刮加偷“叩”,橄榄落满地,“鼠贼仔”偷走一部分,还剩下很多,风后园主巡查也弄不清是被风吹落,还是被人偷叩。“鼠贼仔”自以为这是其得意之作。但时日久长,终被发觉。这“乘风叩橄榄”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俗语。如今,人们对于那些层层加码的乱收费等不正之风,也比如为“乘风叩橄榄”。

   6.唔对凯伯个数路{:soso__4011813854091704040_1:}
   世上一切事物总有一个理。“唔对凯伯个数路”是说事物数目不符或方法不对。
   从前潮汕某地有一位名叫“凯伯”的老者,他家境贫寒,只生一子,未能供他读书,只好送到南洋(即今东南亚一带)谋生。过了数年,其子开始积了一点钱,就寄了一百元回来赡养父亲,并附上一封家信,信上没有一字,只画着四条狗,八只鳖。送款人看到信上没有标明具体数目,就偷了二元,只还给凯伯九十八元。凯伯一看到信,马上就把送款人抓住,大声喝问:“你偷了我二元钱。”送款人抵赖说:“信上又没有写明数目,你有什么证据说我偷钱!”凯伯指着信上的图说:“四狗三十六,八鳖六十四(潮汕方言中,‘狗’与‘九’、‘鳖’与‘八’谐音),两数相加,正好是百元正。你还敢抵赖?”送款人无话可说,只得如数奉还,从此俗语“唔对凯伯个数路”便流传在潮汕一带。
   7.庵埠老爷大细目
{:soso__5017996813138467732_3:}
   “老爷”即神爷的俗称。俗语:庵埠老爷大细目“指对人对事不公正,偏心眼。 从前有两个乞丐,都是一条腿“大脚胴”,即患有“象皮腿”之病。他们四处求乞,夜宿宫庙。有一次,乞丐甲在庵埠的仙溪神庙里过夜,半夜时分,恍惚间见“老爷”走下来对他说:“弟子一只靴,剥去吊大厅。”天亮醒来,正要抬起病腿,忽觉病腿消肿,奇迹般地痊愈。他马上把喜讯前往告知乞丐乙。 乞丐乙见乞丐甲健步走来,本觉惊奇,一听真相,大为欢喜。晚上也来到那个神庙睡觉,希望“老爷”又显灵,不过这次神爷说的话却是:只靴吊在大厅中,弟子剥去凑成双。”乙惊醒后,觉得下肢沉重,一摸才知原来那条好腿也患了病。从此拖着两只浮肿的大脚胴到处行乞。逢人便骂“庵埠老爷大细目”。久则久之,就作为一句俗语在潮汕一带流传开了。
   8.半夜出阵日
{:soso__11534267183373268435_4:}
   “半夜出阵日”这个俗语指的是十分意外的喜事突然降临。典出澄海出门村的唐伯元。 唐伯元是甲戌科进士,官至吏部郎中。民间传说:唐伯元原是天上的文曲星。就在唐吏部出世那夜,他家门口的水井滚沸了,人们都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果然,凌晨过后,漆黑的夜空忽然间彩云朵朵,红光闪闪,宛如昼夜,村人都十分惊讶:“半夜出阵日啦!‘这时唐家产下一个婴孩,过一会儿,彩霞红光便自动消失了。从此,潮汕便有了这个俗语。
9.多钱多功德
{:soso__5452077957419389695_2:}
   潮汕俗语“多钱多功德”意思是指花的钱财多,得到的实惠也就多。
   明朝万历年间,潮州枫溪出了一个才子,叫做吴殿邦。此人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尤工书法。
   早年,吴殿邦在考中进士之前,在家乡卖文鬻字为生。他的字,都有一定定价。例如一副对联,收润笔费六两银子,一分一毫也不能少,谁也不例外,有一次,一个尼庵里的住持找到吴殿邦,要求吴殿邦给尼庵写一副对联,但只给了四两银子。吴殿邦微微一笑,接过银子便挥笔写道:“一条笔直,两片齐开。”围观的人都哗然大笑。这对子实在太粗俗了,这住持羞得不得了。要求吴殿邦重新写一对,吴殿邦说:“俗话说‘多钱多功德’,师父难道不明白?”这住持有办法,只好再掏出二两银子补足。吴殿邦也就提笔续写道:“一条笔直天界路,两片齐开慈悲门”,成了一对禅味十足的佳对。
   10.假力洗茶渣
{:soso__18103388967728070555_2:}
   潮汕俗语“假力洗茶渣”,用另一句潮汕俗语解释,指的是“力唔是势输过惰”,也就是指不该干的事情你去干了,结果是吃力不讨好。 潮汕工夫茶遐迩驰名,茶具小巧玲珑,十分精致。据说冲茶用的茶壶,茶渍越厚,冲出的茶越有味,这茶壶价值越高。 当时,潮汕有一户人家,有饮茶之风。家中的茶壶已经传了三代,这茶壶看起来腻腻的,壶内的茶渍也已经织积了粘乎乎的一层。这茶壶,将一些白开水倒进去,也能筛出来清冽香醇的茶。所以,这一家人将它看成传家宝。 这一年,这家人娶进了一个媳妇。媳妇过门的第三天便开始料理家务。这一天。家翁出门。这媳妇一看,家翁平日里喝茶的茶影视业竟如的脏。于是,便把一整套茶具一古脑地搬出来清洗。等到家翁回来,一看,真是哭笑不得,便说:“你真是假力洗茶渣。”新媳妇丈二金刚一一摸不着头脑,不知家翁责备她是何事。后来“假力洗茶渣”便流传开来,成了一句俗语。
   11.十嘴九脚仓
{:soso__18259867382044860343_1:}
   俗语“十嘴九脚仓”用于讽喻人多话多,不懂装懂,爱乱发议论。“脚仓”即屁股。胡说八道常被比喻为“放屁”,因而,吐不出象牙来的脏嘴也被比喻为屁股。
   从前有一户人家建了新房,请来一位很有名气的画家画一幅壁画。画家事情很多,整天很忙,来到房主家后就要动笔。这户人家有十口人,除一个小孩外,都聚集到这里,七嘴八舌,吱吱喳喳地发表各自意见。有的要画这,有的要画那,继之又因意见不符而互相争吵,各不相让。扯了大半天,谁都不让谁,毫无结果,最后只好由画家来决定。本来画兴正浓的画家经这阵折腾,十分恼火,更痛惜宝贵时间无端被浪费。于是不吭声,拿起画笔一挥,很快就画了十只鸡,每只鸡都各具姿势,唯妙唯肖,栩栩如生。画家正要收笔,一位小孩忽然嚷道:“咦,怎么十个鸡嘴巴,只有九个屁股呢?”大家才注意到原来一只鸡藏在石头后面,只露出鸡头在外面。画家接过小孩的话,笑咪咪地说:“这就叫‘十嘴九脚仓’嘛!”原来,这是画家绕着弯子在讽刺房主一家哩。
   12.齿痛正知齿痛人
{:soso__1401583359931938119_1:}
   从前,澄海县有一位县官太太坐轿出远门探亲。时逢炎热天气,轿夫抬着这贵妇人走了半天,又饥又渴,很想歇息充饥。但县官太太有急事,不但不同意停轿,还催轿夫加快步伐赶路。轿夫忍饥不得,再三恳求。太太听了,心中疑惑,便问道:“肚子饿是怎么一回事?你们说给我听听。”甲轿夫忙说:“肚子饿就是肚中无物,脚酸手软,连走都走不动。”乙轿夫争着说:“肚子饿就像挑担上山,越挑越重,直到走不动。所以,必须让我们歇息一下,吃点东西,才能继续走路。”太太不解道:“我活了数十年,没听说过肚子饿就会脚酸手软,也没听过挑东西会越挑越重,你们不用哄骗我,要多赚工钱,我可再给点,还是快点赶路吧!”任轿夫左说右说,太太就是不理解。这时甲轿夫猛然间想起太太左脸腮肿大很多,没准儿是闹牙痛,便灵机一动对她说:“太太,肚子饿比闹牙痛还要难受,求您允许停轿,让我们吃饱饭再走吧。”太太听了,恍然大悟道:“哎哟,你们怎不早说呢?原来肚子饿比牙痛还难受,怎能忍得?你们快快停轿,吃饭去吧!”后来这句话就演绎为只有自己经历了苦楚,才能理解别人同样的苦况,同病才能相怜的意思。
   13.惜落顺势
{:soso__17164290846806436397_4:}
   “惜落顺势”这一句俗语是指疼爱下辈人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而孝敬上辈人,却是很少人能够八面做到。
    据说,过去韩江边有一个专卖豆粿的老汉。老汉做的豆粿,十分好吃,很有名声。远近的人都跑到他这里吃豆粿。不少人吃完后,意犹未止,掏出钱再买一盘,叨念道:“确实好吃,再买一点回家给孩子们尝尝。”这老汉,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本身就是因为儿子不肖,才要自己日夜操劳。他想看看到底有没有人是买给父母吃的?但从来一个都没遇到。这天,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到了老汉的豆粿摊,吃了一盘之后,又再买了一盘,说:“好吃!买一盘给母亲吃。”老汉心头一热,问:“阿兄,有没有儿女?”这过客说:“儿子尚小,日子还长,今后吃的机会多着呢。母亲操劳一生,买一点小吃孝顺,不过份。”老汉一听,马上声明不收这过客一分钱。过客好些不理解。老汉说:“我在这里卖了半辈子豆粿,买回家的都说要买给儿女吃,还没见过买给父母吃的。这盘豆粿,我白送了。”这过客才恍然大悟,对老汉说:“惜落顺势,人这常情。”
  14.平安当大赚
{:soso__1001744132481818104_1:}
   潮汕俗语“平安当大赚”是指一个人如果身体健康、家里平安,那么他就得到极好的本钱,不用破财,也就等于赚钱了。
   从前有一个人整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靠自己微薄的收入养活全家。他即无权势又不能赚大钱,生活十分节俭,买不起大鱼大肉,也喝不了酒,所以整天埋怨命运不好,生活难过。
   一天,他到街上买米,遇到过去一老友的妻子提着一大包东西,愁眉苦脸,面黄肌瘦。他知道这个朋友开着铺子,做着大生意,颇为富裕。最近还听说他又赚了一大笔钱呢,为何他的妻子这般模样?于是上前问候。原来他朋友确实生意很好,但他们的两个孩子都患了重病,整年都要寻医问药,光是买药就花了不少的钱,又把本来健康的妻子也累得病了。她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你看又买了这一大包药,药费太贵了,他爸赚的钱都抵不上买药。” 这个人听了,心里想:“我虽赚不了大钱,但家中父母双全,妻子儿女健康,买得上米,吃得饱饭,整天一家人平平安安地在一起,真是平安当大赚啊!”自此知足常乐,心情也随之畅快。
   “平安当大赚”这一俗语反映了潮汕人知足常乐的心态。
   15.观音生雅一块败
{:soso__8731465053518168734_2:}
   潮汕俗语“观音生雅一块败”是用来指美中不足。观音“败”在哪里?众所周知,南海观音的塑像总是刻画得美轮美奂。然而,细心观察一下,观音菩萨竟长着一双大脚丫。在崇尚“三寸金莲”的社会里,这双大脚当然不尽人意了,因而是“一败”。
   这里头还有个俗典。据说观音菩萨原来是个男身,大慈大悲。他为了解救民间一切苦厄,经常去云游四方。有一次,他走着走着,忽然听到一间民宅里传来了声声痛苦的呻吟声。仔细一听,原来是一个孕妇难产,而家中亲人又不在身边。这孕妇边哭喊着边祈祷观音菩萨前来解救她的厄难。菩萨一听,这孕妇却也心诚。只是待要进去,自已又是男身,多有不便。左思右想,顿生一计,摇身一变,化作一位俊俏的接生婆模样。只是匆忙之间,脚板子忘了变化,便走了进去。
   在菩萨帮助下,产妇顺利产下一男婴。那产妇对菩萨感恩戴德,但菩萨被产妇身上秽气一冲,再也变不回原来的样子。所以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女人身、男人脚。
   潮汕人也从这个传说演绎成了这句俗语。
   16.今年番薯唔比旧年芋
{:soso__5417975265658107908_2:}
   俗语“今年番薯唔比旧年芋”的意思是比喻事物不断在变化,不能以老眼光来看待新事情。它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贪婪狡猾的地主,他既要长工干活,又想方设法不付工钱。某县有兄弟两人:哥哥比较老实,叫阿芋;弟弟聪明能干,叫番薯。有一年,阿芋到地主家做长工,地主与他约法三章,到年底要回答他三个问题,否则全年的工钱全部扣除。阿芋答应了,早出晚归为地主干活。到了年底一听地主提的三个问题,哑口结舌,回答不出,只好空着手回家。弟弟番薯问明情况,明年代替哥哥到地主家做工。地主又提出相同的约定,番薯满口答应,但声明要又倍的工钱。地主心想反正到年底他一分钱也拿不回去,就答应了。转眼年底到了,地主悠悠然一脚跨进门槛,一脚留在门外,要番薯猜他究竟要进来还是要出去?番薯说:“你要出去。”边说边把地主抱到外面。地主说:“你怎能抱我呢?”番薯不慌一忙地说:“你的苦力事不都是我干的吗,抱你一下合情合理。”地主又提出另一个问题:“你知道天有多高么?”番薯笑着说:“天有两个屁股高。”“胡说,你有何证据?”“老爷,这可是你自己说的,你不是常说你媳妇在洗衣服时屁股翘得半天高吗?那翘两个屁股不就是顶着天了吗?”地主无话可说,只得指着自己的脑袋,提出最后的问题:“我的脑袋有多重?”番薯一听,跑去拿了一把锋利的刀和一把秤,朝地主的头左看右瞧,说:“据我估计,你的脑袋刚好十八斤重 。如不信,可砍下来秤一下。”说完就提刀向前,吓得地主连连后退,惊叹道:“今年番薯唔比旧年竽。”并把双份工钱如数奉还。
“今年番薯唔比旧年竽”就这样流传开了。
  17.有人沉船,有人出米
{:soso__8162090667950128385_1:}
   俗语“有人沉船,有人出米”指的是有一些人遭了殃,而有的人却因此而发财;有的亏损,而有的因此而得益。
传说何野云死后,被任命为榕江水神,他决心除霸惩强,救济贫民,管好榕江。何野云首先观察了榕江地形,安顿水族,任命狮、象把守榕江江口,又命大象镇守双溪嘴,把榕江整理得有条不紊。
   不久,人们就发觉一个奇怪的现象,财主、豪绅的船只常常在双溪嘴沉没,而关埠石井村前石井岩三峰古寺却每日都从石缝里流出大米来。因而就有了“双溪嘴沉船,石井岩出米”之说。原来,凡是过往的船只,何野云都要调查一番,凡运载的是不义之财者都没收。特别是掠夺敲榨农民而得来的大米,帆船运载到双溪嘴,何野云就令镇守的神出鬼没龟将其翻沉,并将大米储积起来,每日计算着从石缝流出,以赈济濒临死亡的贫苦村民。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一些人遭殃,一些人发财;有人亏败,有人得益的事,称为“有人沉船,有人出米”,并作为一句俗谚而流传下来。




蓝色河畔App可在各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安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