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记忆中80年的汕头可以自豪的说是全国领先,敢说当时连深圳、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都自叹不如。当时全国还处于相当封闭,人们日常的生活物资即紧张又极度缺乏,买点什么商品的话还要靠配给,可以说是有钱买不到东西。当时有一家1000人的国营工厂才能分得二辆“红棉”牌的自行车的配额。千几人不论领导或工人要靠抽签方式来解决。当时有一工人抽中后把自行车当成宝,平时都是步行舍不得骑。有次骑车在路上摔了一跤,心痛的说:“人摔坏了无关系别摔坏自行车。”可见当时物资是多么的缺乏。
而当时汕头日常的生活商品比较丰富,而且大都是些走私货。主要是录音机、录音带、手表(有机械、石英、电子)、计算器、香烟、尼龙袜、尼龙布、电视机等。这些商品在内地别说是生产市面上根本就难得一见。汕头在当时是全国销售走私商品的唯一市场,电动机和录音机的销售主要在西提海乾一带、国平路主要在销售手表、计算器,福合埕至中马派出所一带(今福平路)在销售尼龙布,海乾内街则是香烟岛。而来购买的几乎都是外地人。当时我同学的父亲在山东工作,他是搞财会的,当时单位平时计算使用的都是算盘,为了计算的方便他们单位专门派人坐车从几千公里外赶来购买。
这些走私商品主要来自潮阳海门和陆丰碣石的渔船,两地均是边境,为了防止偷渡和台湾特务所以在路上设了很多关卡对陌生人进行盘问和搜查,外地人根本不敢去。而这两地均属汕头专区管辖,语言又相通,移民到汕头的人有很多。所以汕头成为走私商品的市场也理所当然。
当时一些胆大的汕头人看准了这个商机(在当时这种行为属投机倒把)大赚一把,他们的做法是到内地去收购龙银(大洋)和黄金首饰然后带潮阳海门和陆丰碣石换走私商品。再把走私商品运到外地去换龙银和黄金首饰。应该说是汕头人最早赚到自第一桶金和完成原始资金的积累。在汕头落后于全国大多城市的今天这些人现在身在何处?80后的你现在怎么样了?还在汕头吗?
|
-
评分记录 | |
收起
理由
|
课课家
| + 1 |
photoshop培训 www.kokojia.com/list/10.h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