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转帖]介绍二十五位潮汕人

潮汕人物介绍十七:孙淑伟
汕头市是一个体育强市,从这里拥有乒乓球和跳水两个国家训练基地的事实就可以看出来,这是潮汕人的骄傲。2004年我回家的时候,看到潮汕体育馆门口挂着一条横幅,大概意思是:祝贺汕头籍跳水运动员胡佳夺得奥运会金牌。近年来,从这里还走出了马琳、刘国正这样的乒乓球世界冠军,在赛事方面,汕头市也经常成为国际级的跳水、乒乓球比赛的举办地。当然,像胡佳、马琳、刘国正这样的世界冠军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汕头只是把他们培养成才的地方,是他们的第二故乡。这里还培养出很多土生土长的世界冠军,今天我们介绍的是现任国家跳水队的教练、揭阳人孙淑伟。1992年巴塞罗那男子十米跳台决赛最后一轮,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以一个近乎完美的动作征服了所有评委,99.96分,一个几乎不可能被超越的分数,他获得了金牌,成为我国第一位在世界大赛上获“三连冠”的男子跳台跳水选手,全国人民沸腾了,家乡人民更是为有这么一个儿子而无比自豪……
[转载]孙淑伟,和你在一起(今日潮汕网,有删节)
  敲开孙淑伟家的大门,一条白棕混搭毛色的小狗乐颠颠地奔出来迎客,跟在后面的是孙淑伟的太太,同为昔日跳水界名将的“黑妹”蔡玉燕。30岁的孙淑伟正在屋里玩电脑,见到记者,仍然是那一副有点腼腆的表情,轻轻点头打招呼,然后让太太蔡玉燕去张罗招呼客人的事宜。   不爱说话的孙淑伟在队里有一个绰号:小老头。早在11岁时,他就有了这个绰号,那时他还在广东队。这个绰号起源于他的笑,孙淑伟一笑眼角边就会出现几道和其年龄极不相称的深深的皱纹,后来则因为这个小弟弟的大器风度,这个绰号越叫越响,从省队一直喊到了国家队。然而就是这位长得黑黑瘦瘦的“小老头”,在14年前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一鸣惊人登上奥运冠军的宝座,给了全国观众一次记忆深刻的轰动。   孙淑伟于2001年退役,随后即被召回国家队当教练,四年过去了,孙淑伟于去年十运会后从国家队回到广州,出任广东跳水队教练,同时,也终于得以与已登记结婚一年的太太蔡玉燕团圆,用孙淑伟的话来说,这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   要求采访的事宜进行得很顺利,记者仅打了一个电话,孙淑伟便爽快地答应了,但据其太太蔡玉燕透露,孙淑伟从前每次接到类似的媒体邀请,总是推搪好几次才会勉强答应——内向的“小老头”,已经开始逐渐改变自己。   事业在变   2001年九运会后,因眼疾和伤病连续错过了两届奥运会的孙淑伟选择了退役,不久后又以教练的身份回到了国家跳水队。当时国家队的集训,一般是由各省市代表队推荐教练带队员上去,再从中挑选国家队的教练人选,而孙淑伟当时并没有带队员当教练的经验,是由国家队领队周继红直接邀请入队的,可以说是一次破格。   “当时国家队应该是想培养一些新教练,而我也从小就在国家队训练,对里面的情况比较熟悉,当年周领队也带过我一段时间,对我也比较了解,大概她认为我的技术程度和性格等方面都适合当教练吧!所以把我请了回去。”孙淑伟说。   当教练就是要有点威信   九运会退役后,孙淑伟本来并没有考虑过要立刻去当教练,反而是想先进大学里读书,完成一直未能完成的中山大学中文系课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刚回到家乡的他很快被召回北京,这不仅使他不得不暂时丢下学业,还得再次告别广东的家人和朋友。   从广东到北京,在孙淑伟眼中只是“工作环境的变化”,但从运动员到教练,孙淑伟则花了两三个月才适应过来。“刚开始确实有点不习惯,因为当运动员的时候想法比较简单,只要想着如何把动作跳好就是了,但当教练不同,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也要很细致,例如要如何把自己的设想贯穿到平时的训练中,如何让队员领会我的训练意图,这需要一些沟通技巧,有时候并不是教练跟队员讲了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当教练需要另外的一种思维和方法。”   孙淑伟在国家队是出了名对队员“凶”的教练,谈到这点,孙淑伟反而不好意思地笑笑说:“我觉得当教练就是要有那一点威信。”孙淑伟在国家队带了五六名的小队员,平均年龄都在14岁左右。跳台是跳水项目中更新换代周期最短、竞争最激烈的单项,因此在过去的这四年,孙淑伟手下的弟子也换了好几批,已在国际赛上崭露头角披金带银的跳台新秀火亮和贾童都曾在孙淑伟麾下训练。   喜欢性格开朗的队员   回到省队后,孙淑伟依然将执教一些小队员,“目前队里正在选材,由于我之前在省队没有带队员,所以现在都要重新挑选一批。”在谈到自身的选材标准时,孙淑伟提到:“除了身材、力量和协调性这些普通标准以外,最好是性格开朗一点的,因为我本身比较内向,这样双方沟通起来会比较好。”孙淑伟内向的性格,在当教练的这四年已经大有改观,“可能是需要说的东西多了吧,没办法,当教练就是得说。”在国家队的四年,对于孙淑伟来说最大的收获正是“学会做好一名教练,学会与人沟通”。   感情不变不懂浪漫,在一起就好   去年年初,孙淑伟与同为潮汕籍的小师妹蔡玉燕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由于孙淑伟在国家队执教,两人婚后一度分隔两地,两人一年共聚的时间也不超过两个月。孙淑伟本次从国家队返回省队执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希望与妻子团聚,“我们刚刚结婚,长时间分居两地也不好,运动队的更新换代都是四年一周期的,去年刚刚结束十运会,所以趁着这个周期的结束回来了。”孙淑伟说。   到哪里都是师兄妹   孙淑伟与蔡玉燕是青梅竹马的师兄妹,两人同在7岁开始学习跳水,先后师从省队教练胡恩勇,孙淑伟从小就对这位同乡师妹很关照。两人同为跳台选手,也先后在国际赛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同时也先后遗憾地错过了1996年和2000年两届奥运会。2001年,孙淑伟和蔡玉燕同时选择了退役。“他的伤病使他不能再坚持了,我当时也已20岁,觉得运动水平也就差不多了,想快点退下来走进社会,多学一些东西。”蔡玉燕这样解释两人同时退役的原因。   这经历相似患难与共的小两口是在退役以后才开始恋爱的,“我们那个时候,运动队里都管得很严,哪里敢在队里谈恋爱?”与孙淑伟的内向相补充,蔡玉燕是个性格外向的女孩,退役后她一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学习。两夫妻不仅在跳水队中是师兄妹,在学业上也是师兄妹,不同的是,孙淑伟在学业上的成就远比不上太太。2001年入学的太太蔡玉燕已于去年获得中大的学士学位,但早于1996年入读的孙淑伟由于长期忙于事业,如今仅修到的学分不足一半,“毕业?恐怕还要等一两年吧!”孙淑伟不好意思地说。   求婚什么礼物都没有   运动队的更新换代是以四年为一个周期,孙淑伟和蔡玉燕的恋爱历程也正好是四年一个周期,去年年初,恋爱四年的两人终于登记结婚,此事在圈内是一大喜讯,但由于工作关系两人一直分居两地(年初,孙淑伟和雅典奥运会冠军胡佳都因为工作、训练太忙而辞任省政协委员),婚礼也一直搁置至今,身为注重传统的潮汕人,两夫妻都惭愧地表示“未能给亲友一个交待”。谈到求婚的过程,无论是内向的孙淑伟还是外向的蔡玉燕都你推我让顾左右而言他,好不容易,孙淑伟才交代出个大概:“当时在广州,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直接跟她说了。”“有送花和戒指吗?”记者问,还没等孙淑伟回答,在一旁的蔡玉燕终于抓住机会“投诉”:“就是没有呀!你看他这个人,什么礼物都没有就跟人求婚了!我认识他那么久,他只在结婚前的那个情人节给我送过一次花。”   这时的孙淑伟,一脸的不好意思。然而,野百合也有春天,小老头也会改变。“他回来以后会花更多的时间陪我,时常陪我吃吃饭聊聊天。以前他在北京,我们之间有什么事情都只能通过电话沟通,人不在身边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现在就好多了!”蔡玉燕认为,两夫妻能在一起生活已经是很好的事情。   工作繁忙婚礼无期   蔡玉燕毕业后进入了广东工业大学从事行政工作,而孙淑伟回省队后也处于一个工作交接期,两人的工作都非常忙碌,一直抽不出时间来举办婚礼,“一直没有假期,过年队里放四天假,但因为刚刚回来,要处理的事情特别多,我也根本没放假。”孙淑伟说。太太蔡玉燕倒是对婚礼比较在乎,但面对丈夫繁忙的工作安排也只能徒叹无奈:“我们都是潮汕人,对结婚设宴这类传统礼仪还是很重视的,无论如何要给家里人和亲友一个交待。我们双方都是大家族的,加上界内的朋友也很多,所以如果要设宴的话,我看没有80桌是办不下来的,这样的话起码也得两个星期,但实在没办法,根本抽不出时间。”尽管如此,婚礼在蔡玉燕眼中还是很重要的事情,她希望孙淑伟返粤后,婚礼的事宜能尽快定下来,“毕竟办婚礼这些事情,时间一拖久了,就觉得没有意义了。”
2007-2-5 03:06: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潮汕人物介绍十八:周泽荣
我初中最好的朋友阿波,在我高中的时候去了澳大利亚,在悉尼念高中,读大学,还加入了基督教会。刚去的时候,阿波特别痛苦,既要打工养活自己,忍受老板的歧视,又要学习英语、适应当地文化、习俗。阿波写信说,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整日以泪洗脸。如今七年过去了,他终于在悉尼扎下了根,而且正努力朝会计师的方向发展。作为澳大利亚籍的潮人,阿波肯定比我更清楚下面我要介绍的这个人——周泽荣,他也是澳大利亚籍潮人,他曾经受到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的接见,对于周泽荣旗下的侨鑫集团多年来对澳大利亚教育出口所作出的贡献,霍华德赞不绝口。周泽荣,1954年出生于潮阳,侨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侨商会会长、澳大利亚著名侨领、清华大学顾问教授。
[转载]                        出奇制胜周泽荣(营销文库网)
阳光下的富豪 在胡润制造的“中国大陆百富榜”当中,以20亿身家位居第24位的周泽荣可能算是陌生的面孔,但在“侨鑫”身影随处可见的广州,人们对于这位极其低调的富豪人物和他旗下的各种物业应该早有耳闻。在华南这个藏龙卧虎之地,周泽荣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由他一手创办的侨鑫集团在经过十多年的开疆拓土后,已逐渐形成一个以房地产业为核心、多元化跨领域发展的“商业王国”。 和广东大多数的侨商一样,周泽荣的创业历程也沿袭着早年惯常的模式,即先从内地到香港,继而再赴澳大利亚发展,凭借着对各种商机的把握,在澳洲与中国内地之间做起各项贸易往来,由此打下了原始的财富基矗之后,周泽荣开始在澳洲与广东两地雄心勃勃地搭建他理想中的“侨鑫集团”,从他给公司的命名kingold中可以窥见一斑,而他的竞争对手亦能在其果断挥师回国、转战华南高端市场的步调中领教到他的霸气与胆识。 对此,周给出的自我评价是“在经济调整期内反周期运作,抓住了人们不敢抓的机遇,取得了突破”。最为典型的例子为,1988年他返回内地开始做房地产,而1989年前后,当海外有人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市场产生动摇之时,周泽荣却投入重金建造了那时广东省最豪华的“广东外商活动中心”。有人评价“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周的大胆无疑“为广东凝聚了一批在海外拥有雄厚实力的商家,搭起一座广东与海外商界的桥梁”。周至今仍为当初的决策感到满意,“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侨鑫当时还有一次震动业界的冒险举动。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实行宏观调控、房地产处于市场低潮时,逆水行舟,掷出10亿元巨资建造广州国际贸易中心。谁也不曾料到,那时还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举措如今却让周身价顿时翻番。随着天河的崛起,加上与之毗邻的中信广场和市长大厦,这三大广州天河高级写字楼已经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群。而侨鑫集团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单就国际贸易中心与外商活动中心,这两处物业的价值应该就已超出20亿元。难怪侨鑫集团的很多员工对于老板仅以20亿元的身家屈居第24位很不以为然。 地产板块对高端市场情有独钟 与国内的众多地产开发商相比,周旗下的侨鑫地产显得有些另类。一般来说,地产商为规避销售风险,会同时开发不同档次的产品,而侨鑫却对高端市场情有独钟。 于1995年开发的汇侨新城虽然还谈不上高端,但这个1996年到1998年连续三年创下销售量第一的楼盘被业界视为侨鑫初涉地产市场的一次“投石问路”。首战告捷,周更加坚定了其开掘房产高端市场的决心。 于是,周开始酝酿建造一个宏伟的“绿色生态园”住宅区——汇景新城。据侨鑫集团地产业执行总裁唐明曦介绍,汇景从1998年开始立项,在确定了绿色生态住宅社区这一主题后斥资千万进行国际竞赛招标,从12家参赛的中外著名设计公司中挑选出美国的sasaki为实施方案,2001年11月底交付使用。也就是这座精雕细琢的超豪华精品楼盘,迅速为侨鑫在地产界积累了卓越的声誉。该公司地产部的一位售楼小姐告诉记者,“汇景是市中心难得的‘风水宝地’,很多港商看过后都赞不绝口。”据售楼小姐介绍,住宅区别墅的售价从300万元到2000多万元不等,而少量的单层或复式住宅的造价也不低于100万元。 在销售方面,唐明曦一再表示,汇景将把目标锁在高端市场上,“只要能够占到10%的市场份额,就已经可以大奏凯旋乐了。”但挑战不是没有。今年强力推出的凯旋华庭、汉苑、汇美景台等高质素楼盘,都可能冲击高端份额,对汇景构成威胁。而据侨鑫集团的员工透露,汇景新城的开发大约投入100个亿,公司期望回收120亿元,若按照目前的进度来看,大约一年可以卖出十多亿元,需要再过三到五年时间方可实现销售目标。不过,周似乎对“目前每月销售额过亿元”的成绩单相当满意,决意把汇景做成长线投资的产品。而该公司地产部的一位人士坦言,“我们集团资金十分充裕,不像有些地产商急于套现。 服务板块珠江新城谋建“六星级酒店” 可以说,服务业是侨鑫集团的重要根基,从周泽荣回国投资至今,这一方面的经营都相当稳定。 而地处广州大道中心位置的外商活动中心以荟萃世界各地文化精华而闻名,“生意依然热闹,客房经常爆满”。而周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能够包揽下酒店内的各种配套经营服务,比如潮皇食府、莱曼娜国际俱乐部等等。据侨鑫集团的一位人士透露,“周老板主要经营高端市场,他的潮皇食府目标群体都是名流,就餐必须提前预约订座,北京等地都有分店,生意十分红火;而莱曼娜女子俱乐部绝非一般,它的一张会员卡售价在3万-5万元之间,并且这个俱乐部发放的会员卡可以稳定在每年500张以上,可见其经营水平之高。”不仅如此,周泽荣旗下服务业的经营水平绝非普通民营企业所能匹敌。记者获悉,侨鑫服务业的人马都在总部广州国际贸易中心办公,“这个团队的活动能力很强,特别是他们的礼宾服务,颇具规格。” 但周似乎已对服务业提出更高的标准。而唐明曦也并不掩饰侨鑫的野心,就是要在珠江新城再建一座六星级的酒店。唐明曦说,“这座酒店的目标是要成为广州的‘神来之笔’,要第一次呈现真正的世界级大师作品;而所谓六星级,就是在传统五星级的基础上,再加上现代化的数字化智能设施。”尽管有人提出质疑,认为“选址不太理想”,因为“珠江新城没有热起来”,但是侨鑫方面却显得很自信,周泽荣的答复是,“广州是个有魅力的城市,起步早、发展快,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广州已形成了一大批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追求的中产阶层”,一直敢于逆市而动的周泽荣公开表示,“今后我还会加大在广州的投资力度。” 教育板块强强联手共拓精品教育 在百富榜上,几乎找不到像周泽荣这样热衷于教育办学的民营企业家。 坐落在广州天河繁华商业中心、占地约2.8万平方米的侨鑫教育基地,配备了投资达1亿多元的先进教学设备,耗资不菲。据侨鑫教育基地的一位主管人士透露,自1999年教育基地设立以来,周更是“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来打造侨鑫教育的品牌。 而今年4月,侨鑫与国内著名学府——上海交通大学结盟,共同打造Mba、Emba高级经理人培训等十几种课程,开启了“民企+高校”深度合作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的王方华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侨鑫集团的实力雄厚,借助它强大的经济支持,上海交大可以迅速在珠三角洲拓展自己的品牌。”而侨鑫教育基地的主要负责人也坦承,“与上海交大合作,可以学习它们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而在三五年内打造侨鑫自身的商学院品牌。” 周显然对这一合作寄予厚望,据说除了董事会主席由他本人担任以外,其他的大多数席位均由上海交大的管理人员进驻,“一般来说,教学管理均由上海交大负责,侨鑫方面则承担对外宣传和基本内务。”在周的大力推动下,两班人马很快度过磨合期,双方还大张旗鼓地在珠三角地区连续出击、大搞营销推介活动,一致主推学费高达23.8万元的精品Emba教学,一度惊动了盘踞在华南地区的几大诸侯。 广东仍是外商投资的热土 综观周泽荣的创业主线,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周在国内搭建的侨鑫集团基本上没有离开广东地域。在很多地产发展商纷纷北上掘金的时刻,周泽荣却始终不愿放弃华南大本营。外界对此深表疑惑,周的解释是,他十分看好广东这个地域的综合发展能力,坚信广东仍是外商投资的热土。 这或许更可以归结为企业家的乡土情结,出生于广东潮阳的周泽荣,尽管是以外商的身份回国创业,但其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在广东长大,这也是胡润将其归入“中国大陆百富榜”的主要原因。而周泽荣对家乡的支持可以体现在许多公益事业上,比如九运会、钢琴演奏会、喜多郎、雅尼音乐会等等,侨鑫方面的数据表明,近年来集团在公益事业上的支出已超过亿元。 大概也是这一缘故,周泽荣获得了一系列的光环:中国侨联华商联谊会副会长、广州市侨商会会长、广州市第八批荣誉市民等等。而周泽荣在新近就任广州市侨商会会长一职时,如是发言,“征程既始,任重道远,兹后本人将携手全体会员,以侨搭桥,接轨世界,同促广州经济繁荣。” 随着天河区的崛起,侨鑫集团投资的广州国际贸易中心已成为市区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007-2-5 03:07: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潮汕人物介绍十九:卢云峰
前段日子,我们02级本科毕业生在大礼堂参加农大的毕业典礼,聆听我们十分崇拜的陈章良校长的教诲,他说,去年农大终于实现了在自然科学的最权威杂志——《自然》杂志上的零的突破,有一篇文章已被收录。要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其难度可见一斑。下面要介绍的这位潮汕籍纳米领域的科学家,他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到2001年,一共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5篇有世界影响的论文。2005年6月,他因为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被授予美国“总统奖”后,接着,他又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焦体与表面化学项目授予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他就是年轻的美国杜兰大学终身教授卢云峰。不过要找到卢教授的照片真的很不容易,我用Baidu和Google都没有搜到他的照片,后来用了Yahoo,用英文搜索跟他有关的网页,才终于搜出一幅,为自己鼓掌~
[转载]卢云峰:获得美国总统奖的汕头人(潮汕特藏网)
2005年6月20日,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颁奖典礼在白宫举行。美国总统布什亲自向20多名卓越的美国青年科学工作者颁奖,并对他们为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感谢。在这些获得美国总统奖的精英中,有一名专攻纳米技术的华裔科学家、时年37岁的美国Tulane大学终身教授卢云峰。从2000年开始,卢云峰教授与中科院杨振忠研究员合作熏在有序纳米孔材料和中空微球复合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解决了纳米研究领域很多难题,受到世界纳米技术专家的一致好评,因此成为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获得者。 贫寒学子的“财富” 1969年,卢云峰出生于汕头市澄海区一户普通市民的家里。卢云峰坦率地告诉记者:“从我懂事起,我就知道家里很穷,关于清贫的记忆实在是太多了。 记得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一次学校开大会,我要上台领奖,却发现自己身上穿的小短裤破了。于是我反复想,是正面穿还是反面穿才能遮挡一下破洞呢?最后发现,不管是正面穿还是反面穿,小短裤的小洞都遮挡不住。”卢云峰用轻松语调娓娓道出童年在家乡的往事,但“过去的贫寒经历却为我日后的奋斗攒下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1987年夏天,卢云峰和姐姐卢纯青以优异成绩分别考上吉林大学化学系和西北大学化学系,而那时,大哥卢峰才研究生毕业,远在外地,收入仅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加上妹妹还在念中学,父亲卢振岳每月100多元的工资早已捉襟见肘。为了让姐弟俩顺利上学,父亲把家中的最后可以变卖的一副又厚又重的老床板拆下来,卖了28元……凑足了姐弟俩上大学的路费。 卢云峰说,父母真是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他们四个孩子,“在当时那种情形下,一般的父母都会让孩子放弃学业,出去做工为家庭增加收入。我老爹可不是这样想。哪怕自己吃不饱,穿不好,他也要让我们念书。老爹从来不重男轻女,他觉得女孩子更需要接受教育,因为她们将来还要相夫教子,没知识哪行?现在回过头想想,老爹当年能有这样的育儿观念真是太伟大了。” 大学4年,卢云峰仅回家两趟,原因很简单,回家需要“一大笔”费用。暑假他是不回家的,留在学校勤工俭学便成了他的唯一选择。“第一次回家,我就把以后二年的御寒衣服准备好。”由于卢云峰可换洗的衣服不多,长时间的伏案读书,等到2年后再回家时,每件衣服的手肘部位都磨出了2个大洞,可他一点也不觉得寒碜,他说:“有书读在我看来就是最大的幸福。当时,吃肉对我来说的确是一种享受。口袋里没有几毛钱,脑袋里要‘装’的东西还特别多,嘴馋,我就到农贸市场买北方人不屑的鸡骨架回去熬汤,补充营养。”卢云峰不否认清贫对他个性的影响,但面对清贫他自有一番理解:“贫穷,当然会让一个人‘自卑’,也因为‘自卑’才造就了我以后的自尊与豪爽。”到美国后,收入已不错的卢云峰养成了一个习惯,对朋友大方,对自己抠门。只要自己口袋里有钱,在朋友聚会的时候,他总是特别爽快地买单。 记者问:“从前的清贫是否也会在你的专业学习上产生影响?”卢云峰相当肯定地回答:“当然会。1991年,报考研究生前,我直接找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专业的江教授,斗胆对他说:‘我要报你的研究生,理由:一是我相信名师出高徒;二是你这里的补贴高。’我的导师是一个很好的人,他听罢,笑了。”后来,卢云峰终于凭着优异的成绩成为江教授的弟子。研究生的补贴不过是100多元,有时想买一本好书他都要思虑再三。一直到1994年赴美攻读博士,卢云峰这才真正与清贫说“再见”,因为他获得新墨西哥州大学化工系的全额奖学金。 卢云峰目前定居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市,他说:“也因为有了从前的清贫经历,我现在觉得没有什么吃不了的苦。在生活中,我比较容易满足,因为平时工作很忙,休息时能与朋友聚在一起喝喝小酒,到海边垂钓,都让我感到无比开心了。” 一本影响一生的书 谈起当年高考为何选择化学专业时?卢云峰告诉记者:“上初中时,读过的《诺贝尔传》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此以前,我还从来没有在上课时看课外书的小动作,就是这本书,让我着迷得上课也拿出来偷看。它让我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并成为我毕生献身的一份事业。” 一本书的启迪最终决定了卢云峰的人生选择。直到今天,他也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我的逻辑思维就比形象思维差,数学家我肯定是当不了的。但选择化学却给了我施展才干的空间。”1991年,卢云峰大学毕业,随后到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94年,云峰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卢云峰远赴大洋彼岸———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攻读博士。在美国,他依然保持着优异的学业成绩。1996年,他跟随导师开始涉足纳米技术研究领域。1998年,卢云峰在国际最权威的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制备纳米材料的论文。至2001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已发表了5篇有世界影响的论文。1998年,云峰获得博士学位,开始在美国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他的博士论文被美国化学学会评为年度唯一一篇优秀博士论文,并受到该学会的嘉奖。在这之后,他每年发表的论文不下10篇。2004年,他成为美国国家基金会的项目评审员。2005年6月获美国“总统奖”后,他又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焦体与表面化学项目授予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目前,他在纳米技术领域的某些研究项目已居世界领先水平。 为祖国的变化感到骄傲2005年,卢云峰升任美国Tulane大学正教授并被授予终身教授职位。仅用短短4年的时间,一个华裔的博士生便完成从一名助理教授到终身教授的身份转变,这样的速度在美国高校是罕见的。在这背后,卢云峰付出了什么样的艰辛,我们可想而知。                                            卢云峰说:“成为‘终身教授’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那种自豪与快乐也就是一阵云烟就过去了。做学问的人都明白,名利是随着奋斗的历程自然而然得到的。”“你的太太是否因此为你感到骄傲?”记者问他。他笑了,“有一点吧。她也是一个很出色的人,小我10多岁的她去年拿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材料专业的博士学位。她是北京人,是一个可以与我一起干事业的人,我喜欢她的朴实、她的宁静、她的主见。我认为这样的女人最美丽,值得我去珍爱。” 回首自己的成长之路,卢云峰总结道:“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走向成功的可能性也就会大一些。大政治家、大企业家、大科学家,前两者对我来说,不可能做到。而能成为‘大科学家’则是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的毕生追求,这靠天分,也靠努力。 对于卢云峰而言,美国总统奖是迄今为止他获得的最高奖项,而此前他的人生最大的收获则是“现在我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够干什么”。他对记者说:“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然会没有安全感,也不自信。男人最大的魅力就是自信和给人安全感。” 每年暑假,卢云峰都要回国,在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挑选博士、硕士研究生,并在中国科学院开讲座。2006年,他又被清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他告诉记者:“现在‘回家’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长,每次‘回家’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都打心眼里感到骄傲。”
2007-2-5 03:08: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潮汕人物介绍二十:刘绍喜
上面介绍的19位潮汕著名人士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走出潮汕地区,在外面发展、壮大,最终名扬四海的,比如李嘉诚在香港、黄光裕在北京、马化腾在深圳、陈小奇在广州、周泽荣在澳大利亚……下面要介绍的这一位企业家,他选择了一条坚守潮汕本土的道路,他说:“本土照样可以成就大业,我一直信奉‘最民族的就是最世界的’,潮汕是一块‘风水宝地’,守住这块宝地,坚持下去,也会有所作为。”说得真好,这就是本土企业家的视野。这个人就是全国木材加工行业的最大企业、被评为全国出口“最大企业500强”之一的宜华集团的老总——刘绍喜。
[转载]刘绍喜:从政治商,从商治木(商虎中国网)
个人简介:  1963年出生在汕头市澄海莲下镇一个世代农民家庭  1986年入党  1987年创办一个私营家具厂  1988年6月成立莲下槐东家具厂  1995年4月成立澄海市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996年1月升格为广东宜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998年10月被广东省乡镇管理局评为广东乡镇企业“百强企业” 全新的企业文化   刘绍喜没有在国营企业或政府机关工作的经历,但他却是党员,且入党很早。在他的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后,刘绍喜就成立了企业党支部。在90年代初私营企业的方向不是很明确的时候,刘绍喜将自己的企业注入了明确的共产党文化,这对于一个农民出身的实业家来说,难能可贵。于是也许是出于这种优势和惯性,在1993年刘绍喜成立了第一个私营企业党支部后,2001年8月又率先组建了广东省首个私营企业党委,还在宜华企业集团党委成立的大会上,以党委副书记的身份走上讲台做了题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在对“三个代表”的领悟上,刘绍喜这样说:“既然共产党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办企业也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用先进的生产力为社会创造财富,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致的。”   刘绍喜虽有意无意的在淡化自身的私营性质,将党性深入到宜华的企业文化中,在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刘绍喜的一种不安,当然这种不安最终归于大海,私营企业的发展、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是融为一体的,因为私营企业是三个代表之一,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有高度所以有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刘绍喜在深圳加快建设脚步中看到了商机。深圳地产的强劲突起,对木材的需求倍增,刘绍喜大胆将全部积蓄投入到木地板、木墙板、木家具等的生产和深加工上,组建了宜华装饰木制品有限公司。他先后投资2亿多元,从德国、美国引进一流的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木材利用率提高了20%,宜华的产品也成了国际市场的畅销品牌。   宜华的原料几乎全部来源于国外,在缅甸、越南的深山沟壑,亚马逊的热带雨林,在这些国家的很多地方,刘绍喜都曾亲临且进行细致的调研和论证,在非洲、美洲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原始森林中刘绍喜也建立了自己的木材基地。而与此同时,宜华的木制品80%都用于出口,产品远销欧美、日本和南亚。宜华集团在海外高有几十个分支机构,涵盖了从木材进口到深加工的各个环节,总资产超过13个亿。宜华企业以生产实木地板、复合地板及家私为主,是国内最大的木制品生产进出口企业之一,也是全国出口最大企业500强之一,在2001年,集团产值超过10亿元,出口超过8,000万美元。   刘绍喜以木材起家,经营木材方面的生意近15年。他所有的生意经可以化成两个箭头,原材料从非洲、美洲、欧洲及亚洲的缅甸等指向我国汕头;产品销售从汕头指向世界五大洲。这也是刘绍喜能抽身,以大局眼光四望的一个重要: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刘绍喜深知宜华集团是离不开木材的,如果木材难以供应,对于宜华无疑是釜底抽薪。所以他大力植树造林,坚持“砍一棵树,补一株苗”的原则。兴建自己的木材生产基地是宜华集团的重要投资项目,刘绍喜经常包下整座山头,根据树龄逐年开发。为了可持续发展,无论在哪里,刘绍喜都坚持他的“砍”和“补”的原则。他还投资1000多万元,在广东北部山区种植了10万多亩速生丰产林。而且2001年的10月还在考察大埔县之后决定,在今后的5年内,投资3600多万元,在大埔县种植10万亩产林基地,为集团的木制品生产发展提供质优、价廉、运输便利的原材料。   宜华集团的目标是形成自己的木制品的产供销一条龙,而在这个生物链中,最基本的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物圈。有了这个生物圈,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刘绍喜已是站在另一个高度,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为日后宜华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强劲的力量。 简朴生活回报社会   刘绍喜在贫困中长大,高中没有毕业就开始务农,1987年,为了还奶奶生病欠下的债,靠借来的800元,搭起木棚,建起了一个简陋的家具厂。刘绍喜把每块木地板都当成艺术品来加工。没有知名度,就不收钱求人家试用,1年后如果满意再结账。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刘绍喜的客户多了起来。   15年后,刘绍喜及他的公司已非同一般,宜华由一个小厂发展成一家以木材深加工产品为龙头,集林业种植、房地产开发、工程装饰、贸易、旅游服务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企业从单一生产厂发展到拥有第一、二、三产业综合配套的企业集团,成为全国木材加工行业的领头羊。刘绍喜本人也资产丰厚,连续3年《福布斯》首富榜中有名。   刘绍喜始终没有忘本。他自己依然十分俭朴,但对社会公益事业却极为慷慨。几年来,刘绍喜为兴学助教、公路建设、抢险救灾等公益事业捐资达两千多万元。
2007-2-5 03:10: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潮汕人物介绍二一:钟敬文
还记得2005年的第一场雪,那天余秋雨大师应陈章良校长的邀请做客农大名家论坛。可以容纳1700名观众的大礼堂显得特别拥挤,很多人在过道上站着或者坐着。余秋雨先生的演讲是深刻的,也许大多数人能听清楚,但听不到这精彩的演讲背后那些更为深刻的东西。余秋雨讲到了中国的地理与文化的关系,把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欧洲的地理环境,中国的农耕文明和欧洲的海洋文明做了比较。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人类学对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是可以从它的人类学环境里去寻找的。文化人类学是上世纪西学东渐的一个产物,大家熟悉的费孝通就是世界级的人类学家;与之相近的还有另一个学科叫做民俗学,在中国,它的开创者就是我们下面要介绍的,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钟敬文。钟敬文,广东海丰人,1903年生。20年代初毕业于陆安师范,后曾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任教,1934至1936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修神话学及民俗学。1949年到北师大任教至今。现为博士生导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顾问。著作等身,这里不作介绍。
[转载]他是一部大书——感受钟敬文(国学网,作者:薛智)
                                 北京师范大学西北角的一栋小红楼里,住着一位世纪寿星。他,就是钟敬文教授。   在中国教育界、文学界、学术界,特别是民间文学、民俗学界,提起钟敬文恐怕是无人不晓的。他今年已是九十七岁高龄,不仅没有一般老年人那种弯腰弓背、步履蹒跚、思维迟缓、语言障碍等等症状,而且依然正常地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亲自带研究生(博士、博士後),亲自讲课,亲自写文章,去年年末还刚刚出版了他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民俗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上,人们依然将他推选为学会理事长。这真是一个奇迹!   我和钟老初识是在1983年,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联系,1993年暑假,还曾有缘与他一起小住数日,朝夕相处,有过多次坦诚恳谈。在我的心目中,他的一生是一部大书。这书,有的地方写着文字,有的地方一片空茫,那是一部需要用心智去读去悟的包涵了有形和无形的"活书"。   钟老自幼爱书,这种爱好,似乎与生俱来,如醉如痴。还在童年的时候,买书就成为他的一种生命追求,他感到一踏进书店,"精神就像飞升起去了"。後来进了城市,他视购书为"仅有的欢乐"。在杭州期间,每个月差不多把收入的十分之七送进了书铺。哪间铺子里有些什麽书,哪间铺子里的书便宜,哪位老板有什麽特别的脾气等等,他都了如指掌。即使在日本求学时,也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消磨在书铺街及夜市上。他说,"买书是一种痴情的欲望。它不知底止。得到一部又想两部,得着这一批,又想着那一批"。为此,他饱经了购得好书的欣喜,与渴望已久的好书失之交臂的懊恼,发现上当之後的惋惜,以及书多的累赘,失书的心绞鼻酸……苦辣酸甜的种种体验。这种购书习惯,一直保持到近90岁。有一回,他对我说,"现在年纪大了,一个人不太方便,恐怕此乐不可再得矣!"那语气,幽默中又带几分感伤。我忙指着满屋子的书对他说:钟老,其实您并没有离开书店,您这里的书品类比书店里还要多,不仅有大陆的、港台的,还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许多其他国家的呢。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书籍给了他丰富的知识,但要转化为自己的成就,还需要付出巨大的智慧和辛劳。钟老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青年时代他曾酷爱文学,尤其是散文创作,出手不凡。郁达夫称赞他的作品"清朗绝俗,可以继周作人、冰心的後武"。他本可以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攀登,然而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方向,数十年如一日,在中国学林独树一帜,成为此界公认的泰斗大师。   我一向认为,一个人立志固然不易,但守恒尤其困难,曾多次探问老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秘密。   老人的回答是六个字:敢舍弃,有毅力。   他所说的敢舍弃,大概有三层意思。一是要敢于舍弃对生活享乐过多的追求,以免去物质之累;二是要敢于舍去对功名利禄、个人得失的追求,以免去心理之累;三是要敢于限制自己的其他爱好,以免去精神之累。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有限的智力和精力集中到主攻方向上。他强调,任何一项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的,总是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些困难来得很突然,持续时间又很长,例如文化大革命,从一张大字报开始,一下子搞了十年,那简直是谁也没法子预料的。这就需要有毅力。正是依靠了这种毅力,钟老即使在身陷右派的恶劣环境中,依然在苦难的夹缝中偷偷地进行中国近代民间文艺学史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老人的体会是:"困难时期如果顶不住,坚持不下来,到後来是要後悔的。"   进入历史新时期,面对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烂摊子,老人以七十六岁高龄向学界宣布:"老牛破车,还要赶路!"这一时期,他发表了许多旧体诗词,其中一些抒怀名句实在令人感动:  "争分夺秒余生事,宁用回头叹逝川?"  "老怀不作消沉想,禹城春光此日多。"  "舍得将身作泥土,春风酬尔绿阴圆。"  "遥瞩前程红似火,拼同年少竟先鞭。"  "今日重来头已白,骋霜蹄,肯让追风骥?"  二十年的时间里,他一面跑遍大江南北,推动民间文学、民俗学队伍的组织机构建设,一面亲自主持进修班、讲习班、研讨班,培养教学和研究人才,同时又奋力著书立说,发表论文四五十篇,出版《民间文艺谈薮》、《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下)〈〈新的驿程〉〉〈〈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话说民间文化〉〉等重要文集多部。此外,还有大量散文和诗词作品。人们很难相信,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竟能完成如此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然而钟老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并且至今仍在乐此不疲地继续工作着。   钟老的天性里有着很浓的诗人气质。他生命的深处始终涌动着热烈的情感,不止是深挚的爱心,甚至还保留着一片童真。这不衰的情感之流,充实着他的心灵,滋润着他的人生,更激发着他的灵感。   在他心灵的一角,至今还珍藏着初恋的温馨记忆。那是二十年代的后期,他在广州有了第一次热恋,对象是一位南洋富家女子,是他在岭南大学的学生。不知为什麽,那女子後来不告而别,突然回南洋去了。他怅然若失,"爱而不见,搔头踟蹰","死既不得,生又不乐",陷于极度的愁寂与痛苦之中。   一九二八年秋,他离穗赴杭时,正处在这种心境之中。海路十天,他每天不停地为他的繁君写着日述--诉说自己的挚念和凄切的相思;诉说梦中相见的温馨;告诉她,"我此刻什麽都不想起,我只眷念着你。"当年他的这篇《海行日述》曾经深深打动了无数青年的心。那时,失恋的寂寞和痛苦久久地折磨着他,直到遇上陈秋帆女士,欢乐和幸福才重新浮上他的心头。从此,他们共同东渡,西行,南下,北上,最终定居北京,相亲相爱几十年。   尽管如此,他还是无法忘记初恋之情。六十多年後,一九八九年,老人再去广州时,依然梦牵魂绕。他默默重访繁君当年的寓所,但见楼栏依旧,不觉情思如潮,口占一绝:当年步履常临地/今望楼栏恍昔时 /万里椰乡知道否/有人为念鬓边丝。真是刻骨铭心!难怪近年他常对人说:最初的恋是最顽固的恋。  他把爱情看得很重很重。他是用真情和生命去爱的。惟其如此,他的生命之流,才在爱的深度体验中,变的更加激越,色彩斑斓。   钟老有许多好朋友,如聂甘弩、夏衍、黄药眠、黄苗子、启功、周巍峙、黄秋耘、王蒙,等等。他同样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他们,留下许多文坛佳话。   在这些朋友中,走动最勤的,是同住北师大的启功。启老小他一旬,两人一个笔走龙蛇笑古今,一个亲勤勤恳恳著宏文,风格迥异,却心会神通,相交之深到了很随便的地步。稍有空闲,钟老喜欢到启老家坐坐聊聊。有一回,他开玩笑地对启老说:你字写得好,我当你的学生吧!启老不动声色,回敬道:我的水平只能教你的学生。一言一对,轻松诙谐。有时他兴致勃勃地带上自己的诗词新作去请启老指点。一次,启老认真地替他改了两个字,老人家非常高兴,称启老为二字师。   启老也经常想着钟老,每次出国带回的礼品都少不了他一份。一次从日本回来,他送给钟老一只包装精致的小纸箱。打开一看,纸箱里面套纸箱,纸箱里面又套纸包,剥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出场的是一个很小的"美人",令人忍俊不禁。   钟老九十寿辰时,启老送礼一千圆。钟老当即转献民间文化事业,并赋诗抒怀:千金为寿古曾闻 /岂意殊仪及我身/愿化青蚨为雨露/遍荣花卉搏芳馨。他说,启先生为人肯于奉献,没有私心,他捐赠给学校的款物,总值超过百万元,非常值得敬重。   在生活领域老人主张淡泊。他非常反感学者的贪。聊天中他曾很带感情地对我说:一个人如果名、利、烟、酒、色,五贪俱全,怎么还能搞学问呢?又说,人也不可太精明,倘若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不仅会沦为庸俗之辈,成不了大格局,而且必将劳心分神,到头来为精明所累。   这些年来,钟老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我也反复地去读他,悟他。我以为,钟老的人生对人们如何争取事业成功、健康长寿,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2007-2-5 03:10: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潮汕人物介绍二二:丘成桐
新世纪伊始的2000年,第一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给了两位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一位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另一位则是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领域成就突出的数学家吴文俊。数学家在我国的地位可想而知。想起数学家,我们自然会想起国际数学界的泰斗、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名誉主 席陈省身先生,他一生不仅在几何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还为祖国培养了很多世界级的数学家,吴文俊是其中一位,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潮汕人则是他的另一位高徒,他于1983年获得菲尔兹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直到今天,他还是华人中惟一的获奖者,这个殊荣就连陈大师都没有获得过,他就是丘成桐。
[转载]丘成桐素描(光明日报网,作者刘克峰)
  他的父亲在他14岁时去世,家境贫寒。他中学的时候逃学一年,曾经成绩很差,差一点落榜。19岁的时候来到美国伯克利,“21岁毕业时就注定要改变数学的面貌”。这不是我的话,这是几年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希望把丘教授聘请过来的时候,系里讨论时一个年纪很大的几何学家引用陈省身先生说的一句话。他10年之后成为数学界的 一代天骄。从他入学伯克利到在世界数学家大会做一小时报告还不到10年。当年他只有28岁,也是在那一年,陈景润先生被邀请做45分钟的报告。这期间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几何分析。   他26岁便登峰造极,成就了一生的辉煌。丘教授最重要的工作是在26岁之前就完成了。40年来他对数学永不停歇的追求,让他的名字在几何、拓扑和理论物理学界几乎无处不在。国外一个很有名的数学家劳森说,他和丘教授合作的时候,丘教授还没毕业,但当时他就感觉到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将会在几何领域里处处稠密,但他没有想到如今这个名字在理论物理界也是处处稠密。大家应该有稠密这个概念,就是说总是能听到看到这个名字,比如说我们前几天在开超弦大会,卡拉比——丘流形,几乎每一个演讲里都会提到这个名词。   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人的数学神话,他是一个活着的传奇。他从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一代数学大师,他所付出的辛苦无人能及。他比我们都用功,他也许不比我们更有天才,但是绝对比我们更用功,确实是我们做不到的用功。他做学生的时候,没有音响、没有电视,屋里只有文章,每天就是不停地读文章。   几十年来数学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娱乐、他的生命。跟他在一起很累,因为你要不停地跟着他的脑子想数学。与他相处,开始时或许你不会觉得他有任何过人之处,大家看他也许普普通通,甚至连普通话都讲得不是很清楚。但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他直达难题本质的气魄,只能是天生才有,我觉得这是天生的大气魄。因为解决问题时,我们有时总想耍一点小技巧,可他碰到难题就是硬要把它砸开。有人称他是数学界的“凯撒大帝”,这句话是我刚去哈佛的时候我的一位学长跟我讲的,这是说他做学问的大气魄。   他似乎是为数学而生,数学因他变得更精彩,他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有一种大开大合,征服一切的勇气,在数学内外他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我们开一些大会,或者是我们研究中心希望请大师来讲学,甚至是长期讲学,没有他出面,这些人可能不来,他一出面这些人可以自己掏机票来。这一方面是面子,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影响力。   丘先生绝对不是一个完人,但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从我这个学生来看是这样的。你可以不喜欢这个人,但你不可能不喜欢他的数学,他证明了许多妙不可言的定理。大家如果学数学,读到研究生的话你就会知道他的定理非常美妙,他的卡拉比猜想毫无疑问是数学中最深刻的定理之一,尤其是在超弦理论中应用之广不可思议,我想当年丘教授自己都没有想到。   他个性坚强,永不服输,永不言弃,荣誉等身,得奖无数。这些也带给他许许多多的误解。因为少年得志,20几岁就功成名就,有人说他目中无人、傲慢至极。当然,有这样的成就也让他有傲慢的资本。我把他跟陈省身一比。陈省身先生,大家跟他相处久了就知道也傲慢,只是他们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他们的傲慢,丘成桐是直截了当,数学和为人是他衡量你的标准,他看你的话,你数学不好,他不愿意跟你多谈,你做事情不入他的眼,他不愿意搭理你。   陈先生是微笑不语,什么人他都可以很平和地相处,但是这微笑中就蕴含着尊敬或者是不屑,你自己可以感觉出来。他们都是真正的君子,都是我最敬佩的伟大的数学家,他们都尊重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数学家。我想这是他们真正可贵的地方。   30年来,丘先生不仅时刻把握着数学与物理跳动的脉搏,引导着世界数学发展的潮流,还一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关心和帮助着中国数学的进步。他培养了众多的华人数学家。他的学生和博士后在国外各个重要的大学里都有。   他在两岸三地创建了4个数学中心,他创建数学中心的目的就是为培养中国的一代年轻人,他把它作为自己一生事业的重点。我现在看他每天忙着待人接物,其实很多目的是捐款,希望能够为国家省一些钱,用富商们的捐款来培养中国的年轻人。丘教授的目标就是希望过5年、10年能够再培养出几个朱熹平。他创办了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让无数海内外数学家受益。   我们从仰望他的无名学子,有幸成为他的弟子,又成为他的合作者和朋友,近20年的交往让我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与日俱增。做学生时我看到波士顿的科学博物馆里数学馆的墙壁上镌刻着几十个当代伟大数学家的名字,其中有3个中国人:华罗庚、陈省身、丘成桐。我想丘教授的名字刻上去的时候才30几岁。到如今想到几何,想到物理,想到中国的科学,当今世上任何一个数学或者物理学家都会想到这个名字——丘成桐,一个镌刻在数学史上的中国人的名字。
2007-2-5 03:11: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潮汕人物介绍二三:黄昌贤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一直在谈论一个热点问题,那就是 许启凤教授20年辛勤研究的成果——“农大108”玉米品种。我的一些同学下乡的时候把这些“农大108”种子带给农民,使农民通过种植这种高产量的玉米而走向富裕。许启凤教授也被誉为“杂交玉米之父”。同样是农学大师,在另一个领域上,一位潮汕人在世界上第一个培育出了无籽西瓜,他就是“无籽西瓜之父” 黄昌贤。 黄昌贤简历  1910年7月24日 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   1933年 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园艺系,获得农学学士学位。   1933—1934年 岭南大学研究院研究生。   1936年 毕业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园艺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1940年 毕业于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研究院园艺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942—1952年 任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   1952—1992年 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1984年任园艺系主任。   1956—1987年 任中国园艺学会广东分会理事长,1987年以来任该会名誉理事长。   1963—1966年 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   1978—1985年 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   1984—1992年 任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1994年5月3日 于广州病逝。
[转载]园艺大师黄昌贤教授(广州市地方志网,作者:史扬)
  1983年,世界上第一个无籽西瓜在美国培育成功了。美国的各大报刊纷纷以《中国人育成无籽西瓜》、《无籽西瓜由年青华人育成》为题,刊登了无籽西瓜培育者的事迹及照片。这个被誉为“无籽西瓜之父”的人,就是当时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研究院的果树研究生黄昌贤。他原籍广东佛冈,汕头出生,是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在美国留学。当时美国的一位植物生理学教授,用人工合成激素做试验,育成了无籽番茄、茄子、辣椒、西葫芦和一些观赏植物,但最有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无籽西瓜则未获成功。当时黄昌贤参考他的经验,虚心求教,终于培养成功了无籽西瓜。当他函告那位教授时,这位美国人重复了黄的试验,看到瓜里有些“种子”时,竟把西瓜扔进垃圾箱里,并轻蔑地讽刺黄昌贤欺骗了他。经黄说明那是一些未受孕无胚种壳之后,这位美国教授才不得不承认这个试验是成功的。此后,他和黄昌贤结成了莫逆之交,在自己的论文里也引用了黄昌贤的成果。  1940年,黄昌贤学成之时,放弃了在美国的优越地位及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他先后任岭南大学副教授及柑桔试验场主任,中山大学教授兼“善后救济总署”资助的柑桔试验场主任。抗战胜利后,张发奎和莫雄将军又聘任黄昌贤为九龄农学院院长。后来,黄昌贤又兼任台湾风山热带园艺支所(台湾农业试验所的一个支所)所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广东分会理事长、广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广东食品学会顾问。1956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后任省民盟常委,1959年始,连续四届担任广东省政协常委。  几十年来,黄昌贤对中国的热带亚热带果树生产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发表论文近100篇,在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方面的成果尤大。他无私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精心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生,不少成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研究员。现在的国际无籽西瓜市场,中国西瓜仍占优势。50年代初,台湾园艺学家郁宗雄培育出四倍体的无籽西瓜,挫败了日本的三倍体西瓜,使台湾西瓜称雄世界。70年代,前广西的西瓜专家金伟共培育出优良无籽西瓜“广西一号”及“广西二号”,在香港市场很受欢迎。这两位西瓜大师都是黄昌贤的弟子,郁宗雄40年代毕业于中山大学农学院,金伟共60年代毕业于华南农学院。  黄昌贤认为:科研的目的是为了生产。70年代,为了全面普及无籽西瓜生产技术,他在全国性、地方性等各种类型的会议上讲学,介绍国外研究动态和本人心得。近年来,不少单位经常请他外出讲学、解决难题,他更加闲不住了,他身患冠心病、高血压,却没有所谓的节日、假期。有一年暑假,他冒着酷热,和美籍华人食品工作专家阮荣博士一道,不远千里,到新疆进行指导。寒假,他到汕头看望90多岁的老母亲,母子俩只见了一面,还顾不上畅叙天伦之乐,就忙着到汕头各地果场了解情况。接着又在汕头市作报告,介绍香港水果市场形势,提出如何争夺国际水果市场的建议。直到临回广州前,才回家吃了一顿团圆饭。
2007-2-5 03:12: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潮汕人物介绍二四:阿 丘
现代汉语有七种方言:北方方言(占总人口70%左右)、吴方方言、湘方方言、赣方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潮汕话属于这一支)、粤方言。相比而言,第一种与普通话最接近,最后两种与普通话相差最远。所以,一个在广西长大的潮汕人要登上央视演播厅,实属不易,他还要忍受因“普通话不达标”而面临“下岗”的危机,当然,他并不寂寞,因为老毕(毕福剑)也遭受同样的命运,虽然老毕是山东人。如果我告诉你这个人叫邱孟煌,你可能不知道是谁,但我一说“不看不睡”这句央视广告时,你肯定会想起那个个头不高、歪着嘴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但极富表现力、伶牙俐齿的主持人阿丘和他的《社会记录》。阿丘说“自己是正宗的汕头人”,因为他的妈妈就是地道的汕头人,他喜欢吃汕头的“肠粉”,喜欢吃肉脯,回到家乡也勉强能说一口不太标准的汕头话,也有潮汕人的勤劳和随和。 阿丘简历:1968年出生于广西南宁。1989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政治系。毕业后进南宁棉纺印染总厂任政工干部。1992年进南宁艺术剧院任编剧。2001年获编剧正高职称。2003年4月21日,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任《社会记录》节目主持人。
[转载]阿丘:另类名嘴的爱情故事(新闻午报,有删节)
机智幽默的小个子   阿丘真名叫邱孟煌,今年37岁,祖籍广东汕头。   阿丘是出了名的才子,会编小品、演小品。1989年阿丘从广西师范学院政治系毕业后,分配至南宁棉纺印染总厂当了一名政工干部。1992年,才华横溢的他被调入广西南宁艺术剧院,成为一名编剧。   阿丘和徐欢宇认识是在1992年一次南宁市工商银行参加全区行业系统的文艺比赛上。论条件,徐欢宇要比跟她同龄的阿丘强好多。她的父母都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高才生,她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在全区的一次业余主持人大赛中还获得过第一名。1993年,阿丘受广西电视台综艺节目《冠杰园地》的邀请担任主要策划。阿丘设计了一集五分钟的系列舞台情景剧,因为节目组没有合适的女演员,阿丘就邀请徐欢宇来,于是两人搭档饰演一些夫妻、恋人的角色。   和阿丘在一起,徐欢宇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她的心理天平开始向阿丘倾斜。原来说好30岁之前决不结婚的阿丘,也被徐欢宇征服了。   从责难到喜欢的高傲岳母     ……       徐欢宇的母亲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准女婿,阿丘只要一周不来,她就问徐欢宇他在忙些什么,怎么不来给她“演戏”了。   看到时机成熟,有一天徐欢宇突然对阿丘说:“孟煌,我们结婚吧!”阿丘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温柔文静的女孩的决定:“欢宇,你可想好了啊,我身高是男人中的残疾,除了一张嘴皮子外,要啥没啥啊。”“孟煌,你什么都不必担心。如果爱情是股市,如果别人认为你是一只垃圾股,那么我宁愿是你的持有者,你有太大的升值潜力。我敢断定,讥讽你的人,一定是没有眼光的股民。”   然而,真的面临婚嫁了,阿丘不由得有几分退缩,彩电、冰箱、洗衣机……这些1990年代城市家庭必备的东西他一无所有,只有9平方米大小的一间宿舍和每月几百元的工资,面对阿丘的顾虑,徐欢宇真情地对他说:“孟煌,不要怕,只要有爱,两人的心灵就可以搭建起一个家。”   1994年春节前,两人到街道办事处办理了结婚手续。   他是一只“潜力股”   1999年3月3日,阿丘和徐欢宇的女儿出生了,取名一诺,意为一诺千金。女儿的出生无疑给他们夫妇带来了极大的欢乐。   2001年,阿丘作为广西的笑星进京参加由北京电视台与湖南经济电视台合办的大型综艺喜剧栏目《南北笑星火辣辣》的演出。本来他只是参与表演,但节目组听说他不仅有正高职称,是国家一级编剧,作品还获过“曹禺奖”和文化部的“政府奖”时,就邀请他给节目组帮忙,于是阿丘就留了下来。当编剧,当编导,当策划,有时缺笑星了,他还要给剧组跑个龙套什么的,阿丘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在北京混了两年。   2003年初,阿丘感觉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就快掏空了,于是有了回家的想法。就在他打好行李去买机票的路上,一个意外的电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打电话的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制片人李伦,他告诉阿丘,台里即将制作一档新栏目《社会纪录》,想让阿丘来试试做节目主持人。阿丘一听是央视,心里“咯噔”一下:就我这模样也能混到央视,这不是在做梦吧!   原来,节目组的人在广西电视台看过阿丘主持节目,发现他在镜头前指手画脚,走来走去,很有个性,语言也特别诙谐幽默,是难得的人才。   4月27日,是《社会纪录》主持人试镜的时间。去之前,阿丘按惯例又给妻子打电话。徐欢宇告诉他不要把结果放在心上,只当过程好玩就行,也别想着可能性有多大,并说:“孟煌,你己经是我手中的绩优股了,什么也不要担心,能往前走最好不过,就是回来,我们一家人照样是幸福的。”   带着妻子的鼓励和玩玩的心态,阿丘如约而至。试镜开始时,阿丘吓了一跳,竞争对手不是东方电视台及各省台的主持精英,就是正规广电专业的毕业生,开口字正腔圆,在镜头前挥洒自如。阿丘不解地问李伦:“有这样的人才,还找我来掺和个啥呀?”   20分钟的试镜,阿丘没敢太发挥。还出了不少汗,连说不行不行。李伦却说:“不错,不错,别回家,等我们的通知吧!”   两天后,电话终于来了,阿丘胜出了,并要他赶紧去新闻评论部开会。见面后李伦就说了一句话:“以后咱们就一起干了。”   有一天,主任梁建增突然对阿丘说:“你刚来的时候,别人告诉我你的名字,我听了三遍也没记住,干脆你叫‘阿丘’好了。”阿丘连说好啊,于是央视就有了这个日后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名字。   2004年阿丘被《新周刊》评为年度电视最佳新人,从而也使得他这个“小不点”在央视越来越受器重,一举成为一名“另类”的央视名嘴。徐欢宇周围一些起初并不看好他们婚姻的朋友和同事不时跟她开玩笑:“当初这样一只‘垃圾股’,怎么你买进后就成了‘绩优股’呢?”徐欢宇笑答:“他本来就是‘潜力股’嘛!”   2004年底,工作稳定的阿丘终于将妻子和女儿接到北京,目前徐欢宇在广西一家企业驻京办事处工作。女儿也上了离家较近的学校,一家人团圆的幸福日子,让阿丘无比珍惜
2007-2-5 03:14: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潮汕人物介绍二五:付海峰
世界上哪种球类运动的击球速度最快?在男排中,发球速度能超过 100公里/小时的人寥寥无几,网球相对快一些,最高能达到246公里/小时,但这些运动的击球速度跟羽毛球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苏格兰羽毛球运动员阿切尔曾创下260公里/小时的击球速度的世界纪录,不过这个纪录被一位中国人打破了,他以332公里/小时的速度让世人记住了他的名字:付海峰,潮汕地区揭阳人的骄傲。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金牌大户的中国羽毛球队,这就是男双的成绩一直不好。所以,在男单、男双、女单、女双、混双五个项目中,只有男双组设有奖金。2005年,中国男双的成绩终于有所突破,付海峰/蔡这对新搭档,先是获得德国公开赛冠军,接着又夺得全英公开赛冠军,这是自1991年李永波/田秉毅夺得此项赛事的冠军之后,事隔13年,中国人第一次夺得冠军;年底,他们再度联手拿下羽毛球世界杯冠军,让世界再度震惊。2006年,他们代表国家队参加了汤姆斯杯,决赛中,他们打败了丹麦的埃里克森/伦加德汉森组合,成功地为中国队取得第二分,并最终帮助中国队卫冕成功。按照国际羽联最新排名,付海峰/蔡赟组合排名世界第二。(2006年8月11日)付海峰,1984年出生于揭阳市,父亲付名英是个羽毛球迷,是农场孩子们的“土教练”,海峰在父亲的影响下走上羽坛。“海峰6岁开始跟我学打羽毛球,11岁参加广东揭阳市运动会,海峰一举夺得羽毛球单打、双打冠军,那一年就被广东省体校录用去。”走上职业化的道路,付海峰基本没走过弯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从小打球就很拼!”1996年,付海峰进入了广东省集训队,两年后又被纳入省体工队,而到2002年,他已是省羽毛球一队的队员了,并在8个月后入选了国家队。那一年,付海峰才18岁。付海峰左手握拍,2002年之前都一直是男单选手。2002上半年,为了出征全国锦标赛,缺少男双的广东队让19岁的他改打男双,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付海峰便和搭档夺得全国亚军,随即被国家队看中,入选国家队。(网易网)付海峰与蔡赟的技术特点有明显的互补性,蔡赟网前技术精湛,可为付海峰制造进攻机会;身高183且弹跳出色的付海峰的后场攻击力在国家队中数一数二。两人是中国在男子双打项目上的后起之秀。  场上配合默契的蔡赟/付海峰,一守一攻,是绝佳的组合。在场下,两人似乎也在打着配合,蔡赟性格外向,能言善辩;付海峰则相对内向,为人直爽,两人场上、场下正好来个大反差。(中国体育网)
2007-2-5 03:14: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付海峰?
有影无影````
2007-2-5 13:31: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原来是这个雷锋...
我以为助人为乐的雷锋什么时候成了风水大师了...
2007-2-5 17:57: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潮汕人在政界..知名的很少..
不过我看好林树森..现已是中央候补委员了.. 贵州省委书记
可惜年龄稍大
2007-2-5 18:31:00
记住该记住的 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 接受不能改变的
怎么可能没有 林伯欣
[em05]
2007-2-6 15:43: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以下是引用潔妞在2007-2-5 17:57:00的发言:
原来是这个雷锋...
我以为助人为乐的雷锋什么时候成了风水大师了...


.....雷铎。。(DUO)。 无语。
PS  长见识。
2007-2-6 16:52:00
[IMG]http://www.urbanindustry.co.uk/store/prodimages/products_large/qeetoys.jpg[/IMG]
林百欣呢?
还有黄振达呢?
2007-2-6 23:26: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以下是引用_ZecO_noX_在2007-2-6 23:26:00的发言:
林百欣呢?
还有黄振达呢?


林百欣是大善人
黄震达是靠建筑发家的```
2007-2-6 23:37: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我们就是了不起[em02][em01]
2007-2-7 22:58:00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LTH
对啊!!
潮汕真的很聪明的!!
[em01][em01]
2007-2-10 16:07: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啊 啊啊
想不到腾讯和阿丘都和潮汕有联系的啊!!
劲!!!!!!
2007-2-15 21:57: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没个我认识

哈哈
2007-2-17 00:45:00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5-5 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