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蓝色河畔 首页 潮阳新闻 查看内容

高考填报志愿防骗!国家反诈APP来守护!

2021-6-28 03:12| 发布者:汕头信息| 查看:3261| 评论:0

摘要:全国各省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后,考生们将进入到志愿填报的关键环节,先预祝大家都能被理想大学录取!人们常说“考得好,不如填得好”,高考志愿填报非常重要!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也正在费尽心思,把诈骗的黑手伸向了广 ...






全国各省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后,考生们将进入到志愿填报的关键环节,先预祝大家都能被理想大学录取!








人们常说“考得好,不如填得好”,高考志愿填报非常重要!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也正在费尽心思,把诈骗的黑手伸向了广大家长和考生!


为此,小编整理了常见的高考志愿填报及录取骗局,让大家提前避坑,提高警惕!



今年高考填报志愿防骗,

有了新的“大利器”!

那就是国家反诈中心App

赶紧提前下载,打开“来电预警”功能,

保护您的“钱袋子”,

为高考填报志愿保驾护航。 



它会对诈骗行为进行提前预警和拦截,当您收到可疑诈骗分子的来电、短信、可疑网址或要求安装可疑诈骗APP时,它可以智能识别骗子身份并提前预警,大大降低受骗的可能性。它还可以:


01

检测手机可疑应用:

您可以在“国家反诈中心”App里快速检测全机已安装应用和未安装应用的安装包,精准识别手机内的可疑诈骗应用。

02

在线提交涉案线索:

1.报案人在公安机关现场报案后,上传涉案线索。

2.报案人电话报案后,上传涉案线索。

3.其他情况下要求报案人上传涉案线索。

03

举报非法可疑电信诈骗行为:

用户使用手机过程中,如发现可疑的手机号、短信,赌博、钓鱼网站,诈骗APP等信息,可以在“我要举报”模块进行举报。

04

验证交易对方身份真实性:

1.使用社交软件转账时,可知道对方身份的真实性,防止财产损失。

2.社交软件交友时,防止对方冒充身份进行诈骗。

05

支付风险核验:

1.给好友或他人转账时确认对方是否为涉诈账号,避免资金风险。

2.社交场景下确认对方账号是否涉诈,提高警惕避免点击或观看钓鱼网址等诈骗信息。

06

收获专属防骗知识:

1.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等人群特点,测试您的被骗风险指数,防患未然;

2.查看最新的诈骗案例,提升防骗能力。


高考志愿填报常见骗局


一、指导填报类

(一)“高价志愿填报”陷阱
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各地教育部门、考试机构和高校将组织开展“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专项行动,为广大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指导服务。

(二)谎称有内部信息,夸大虚假宣传
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一分不浪费”等。事实上,每年高考工作中,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市面上的机构或个人并不掌握任何特殊的内部信息。

(三)谎称有内部人士,假冒专家身份
某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与C9、985、211院校成功牵手”“著名部属高校权威志愿填报专家组成团队”。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经过几天培训就匆匆上岗,还有一部分“志愿填报专家”并没上过大学,按照总部培训过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高额咨询费、辅导费不仅令考生和家长花了冤枉钱,考生还可能被误导而丧失正常录取机会。

防范提醒: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广大考生及家长需注意,所有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的为准。

(四)谎称能精准指导 实则实施诈骗
有的“志愿填报辅导”App和网站假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有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

防范提醒: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




二、伪造官方类

(一)伪造虚假查分网站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住电信诈骗。

防范提醒:正常情况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个,即考生所在省教育考试院,考生可登录其网站或官方微信等进行查询。

(二)提前获知录取结果
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骗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公开叫价。实际上,省教育考试院会进行网上公开征求志愿计划,不会私下打电话。

防范提醒: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查到的录取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到“录取待审”状态时,说明考生已经被相应高校录取,正在办理录取手续。

(三)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防范提醒:1、录取期间,招办工作人员都在录取现场,与考生见不上面,也不会委托中介,考生应耐心等待高校通过“EMS”快递的录取通知书和相关报到须知;2、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通过官方指定的查询渠道进行查询验证。

(四)谎称提前发放助学金
骗子自称是教育局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骗子指挥受害人去ATM机转账。



三、破格录取类

(一)“高价志愿填报”陷阱
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名额,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降分录取未达线考生。

防范提醒:高考录取工作中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等,也没有人能突破政策规定“操作”高校录取。

(二)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
故意混滑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一些骗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勢,把普通高等学校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勢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学校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防范提醒: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生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区别,入学门槛较低,不需要高考分数即可就读。

(三)艺术生交钱保证录取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国进行调整,这使得录取持的时间较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取持实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防范提醒:在艺术类考生录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录取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调整好心态,切不可“急病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四)冒充高校招生人员 谎称交钱可上军校
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

比如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若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由于军队招生与普通招生不一样,包括政治考核、面试、体检等多重环节,而且历年招生形式会有变化,骗子更容易借此机会混淆视听。

防范提醒:1、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2、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招生过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

(五)“特长生”加分 低分能“跳档”录取
每年招生期间,都会有人自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能取到本科院校。许多不法分子还声称能办理各种“特长”照顾资格,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以“特长生”录取。

防范提醒: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严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任何人和机构不可能在考生没达到分数要求的情况下“破格”录取。

(六)以“自主招生”名义行骗
“自主招生”≠“自由招生”。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有的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有的吹嘘白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防范提醒:经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批准可以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达到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合格标准,还要参加高考,并达到高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关规则择优录取。



警方提醒

所有骗局都绕不开一个“钱”字,凡是涉及钱财相关信息,考生及家长一定要高度警惕!



遇到招生疑难问题,要通过正规渠道咨询核实,不要轻易将考生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交予他人。

如果遭遇招生诈骗,要及时向招生机构和公安机关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