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2024年汕头春季网络招聘会
  • 0

酒醅原浆窖泥封坛酒,好酒酱香型

色字当空手机认证状态 发表于 2017-4-24 16: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512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

x
二:窖泥酿造的过程中作用及它的特点?
1、酒培的优势: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酒醅是指蒸煮过后发酵好的粮食。这类粮食发酵好后,一般进行蒸馏是可以取酒的。正宗的坤沙酱酒醅就是指蒸煮后的红高粱,加曲发酵后预备蒸馏取酒的醅体。一般酱酒从重阳下沙发酵一个月成为生沙酒醅,生沙酒醅进行第二次投料、加曲,再经过一个月发酵成为糙沙酒醅,以后都不进行投粮了,但是还会每月进行加曲一次。但那之后是酒醅状态,因此也可以通过蒸馏取酒。

2、窖泥的优势:“窖泥是发酵的基础,窖泥中含有丰富的以己酸菌为主的益微生物菌群,窖泥营养丰富均衡,环境适宜,有益微生物种类全数量多比例协调,则窖泥活性高,封坛保存的原酒质量也就越好。”

3、原浆的优势:原浆酒本身具有的口味纯正、酒质优良、营养丰富、健康时尚的特性,根本特点就不是新工艺白酒所能勾兑、调对出来的。并且原浆酒区别与新工艺白酒的最大特点是不伤身,对人体刺激小,从健康的角度上看饮用者在原浆酒中还能摄取到很多的营养成分。原浆酒重新被推出历史舞台,由于其重多的优势于一身,顺应了当代消费者的需求,必定会在21世纪的白酒市场上大放异彩,成为白酒走入健康时代的开拓者。

4、封坛的优势:“回归传统,匠心酿造”必须选用陈年老窖,固态发酵,酿出来的才能封坛,不能添加任何的香精、酒精,并由国家级酿酒大师亲自调制而成的,价值感强。消费者用有限的金钱买到了品质和荣耀。”

窖泥是怎么形成?窖泥对酿造的过程的作用?
酱香型白酒的发酵过程以条石窖池为发酵容器,以高粱、小麦、水为原料,以酒曲、糟醅、窖泥中庞大微生物体系为保证,从而实现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界面复杂的物质能量代谢交换过程。
2.png

窖泥是用于封窖和制作窖底的黏土,即糟醅在窖池内无氧发酵表层的密封设备。窖泥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被称为酿酒“微生物黄金”。窖泥的重要性体现在为酿酒微生物发酵提供适宜的环境,而微生物种群在窖池内复杂物质能量代谢过程中为白酒的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茅台镇大黔朝酒业的酱香型白酒发酵用窖池是由紫红泥底砂条石窖组成。封窖用泥要求用无石块、无杂物、无污染、含沙量低、腐殖质少的本地黄色或紫红色粘性泥土,下沙、糙沙时使用90%左右的新泥与10%左右的老泥混合。仁怀当地紫红泥的特性符合酱香型白酒酿酒生产过程中封窖泥使用标准。
7.png

生产实践表明,封窖泥不仅起到窖池密封作用,而且与上层酒醅酒质有密切关系,其微生物种群数量对上层酒醅酒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循环利用的封窖泥好氧细菌、好氧芽孢细菌、嫌气厌氧细菌、霉菌、酵母菌以及放线菌数量随着封窖次数增加逐渐降低,而嫌气厌氧芽孢细菌数量则是随着封窖泥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若生产过程中开窖前敞窖时间不足、窖面不洁净、霉变糟醅清理不彻底可能会导致窖泥发臭、谷壳过多、窖泥霉变等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应该采取冬季提前5~6 d 敞窖,夏季提前3~4 d 敞窖,以开窖时窖泥硬化为标准,且管窖工应当时刻注意保持窖面卫生等措施加以管理和完善。
3.png

为了提高封窖泥循环使用率,有些企业的封窖泥采用各占二分之一的新老窖泥经过浸泡、采制而成。选用粘连性强、密封性好等特点的紫红泥,在酱香型白酒基酒生产的下沙、糙沙,入窖发酵、七次取酒的多轮次循环中使用。联,系,方,式:18 - - 08 - - 50 - - 07 - - 23 - 7
5.png
石窖泥底是仁怀酱香型白酒的特色发酵容器,窖底泥是微生物的安乐窝,在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中为酿酒提供丰富的风味物质,如丁酸、己酸和己酸乙酯等,这些微量风味成分的形成及比例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白酒的酿造质量品质,而窖底泥在白酒酿造过程中起到接种微生物和提供发酵环境的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是酿酒的幕后功臣。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5-7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