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App下载

蓝色河畔

查看: 51201|回复: 137

456456

[复制链接]
滿

289

主题

5824

回帖

9960

高中二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表于 2006-5-14 12:02: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x
78456485786456456123645678978945645612645645645645645645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1 19:08:5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98

回帖

1807

小学六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06-5-14 12:06: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职业技术学院
SF....
顶顶..
太深奥,看不懂....
[em07][em07][em07][em07][em07]
え沃菛牁苡。。。お壹軰杍お。。。在壹起傌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滿

289

主题

5824

回帖

9960

高中二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表于 2006-5-14 12:18: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七样羹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汕头家家户户都要吃七样羹。所谓七样羹,是由七种蔬菜煮成的。这七种蔬菜一般是:春菜,厚合菜(即君达菜),芹菜,韭菜,大芥菜,飞龙菜(即波菜),青蒜。把七种蔬菜同时放在一个锅里煮熟,全家人一起享用。七样羹的组成是有意义的,春菜代表新春到来,大芥菜是发大财,芹菜是勤劳致富,厚合菜是合家平安,飞龙菜是有能耐(力)的人,青蒜是有钱藏。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个规定:这一天熬的七样羹,必须当天吃完,不能留存到隔天。如果有违规,则家里将会有老鼠。这虽是民间的说法,但很有威力,家家户户都遵守。
    汕头各地还流传着“七样羹,食后变后生”的顺口溜。汕头民间有个说法: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臼。因为天地初开,猪鸡狗马牛羊先有—了,最后才有了人。正月初七汕头人都要吃上七样羹,希望吃后变得更年轻。又有另一说法:潮汕某村有一户贫苦人家,父子俩相依为命,艰苦度日,根本没有春节可言。后来,儿子正月初七这一天过番,一去便没有音讯。老汉日子难熬,他想儿子一定是死了。于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七,不管有没有可吃的,都要摆上两副碗筷。有一年这老汉在路上随便捡回几样残菜叶,放在锅里煮熟,照例摆上两副碗筷。正要举筷之时,忽然报说儿子采了“回头批”(即平安信),并寄来一笔银子。此后这家人发了财。潮汕人是信“兴”不信“衰”的,于是就更热衷食七样羹了,以示兴旺发达。
                                      潮汕鸭母浇  


    潮汕人所说的鸭母浇(甲念),实是汤圆。汤圆原叫“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灯节”。每到这一天傍晚,各地都张灯结彩,花灯锦簇。人们观灯猜谜,吃着甜香味美的元宵。热闹非常。
    元宵,又叫汤元或汤圆。我国人民以元宵为食品已有1800年左右的历史,那时的元宵是“实心丸子”,没有馅心,也不是叫“元宵”。相传隋朝末年,隋汤帝为了粉饰太平,有一年正月十五,召集全国各种舞人乐人,搭台演奏,整整演奏了一个通宵。各地参加盛会的官府贵人、名伎名艺回府后都照样效仿,很快形成了全国性的节日。因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夜晚为“宵”,于是就叫“元宵节”。在元宵节,人们逐渐形成吃糯米汤圆习惯,久而久之,就把在元宵节吃的这种食品称为“元宵”。至民国初年,袁世凯忌讳元(袁),宵(消)二字,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
    潮汕人对汤圆进行改良,做得更有特色。在形状方面不是做成圆球状,而是搓成椭圆型,且周边稍薄,中间稍扁。在馅料方面常采用甜芋泥、绿豆沙、红豆沙、水晶馅。这种汤圆放在水中时是沉下的,煮熟时呈半浮半沉的状态,就象在水中游一样,便称为鸭母浇。“浇”系“浮”、“沉”两字合拼为一字,是十分形象的名称。其特点是口感柔软甜滋、香滑细润。


                                         揭阳乒乓裸  


    揭阳乒乓粿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一般为扁圆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浆,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棵皮柔软带有稠度。采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槟醅麸、葱珠油为粿馅。   
    “乒乓粿”是如何得名的呢?原来,槟酷麸是用糯米谷来制作的,炒糯米谷寸,当米谷炒热后,谷壳会膨胀,这时“劈啪”连声响起,有如乒乓球跳动的声音。便借助这一“劈啪”声将粿起名为“乒乓粿”,十分生动形象。一九九七年在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乒乓粿”以揭阳生产的最负盛名。现在“乒乓棵”多采用半机械化生产,成品经真空吸塑包装,在不使用防腐剂的情况下,可保存三到六个月,既提高了产量又方便携带,包装方面也比较精致典雅,深受游客的喜爱。
                                      后巷头林权记大包  


    上了五十岁的潮州市人,对城内后巷头林权记的大包,多少都有些印象。巷头是今天太平路与西马路(及汤厝巷)交叉处,因昔时西马路部分是在开元寺后面,称开元后巷,故此这段地方简称后巷头。林权记是靠东畔,就今汤厝港头中心储蓄所地方。
     林权记主人阿权,是潮城王厝窟巷尾人,初时随父于灶巷头卖小糖食;人勤俭朴实,得人好评。抗战之后,即开创了后巷头林权记,专营外埠糖饼干,腊味罐头等,而当日最引人注意的应是其制作的大包。
    当日林权记所制的大包面粉上等,用酵适度,包个大且美,加以葱、鲜、腐乳汁料等作馅,有时再加鲜虾,或改变用鲜鸡肉,抑或来一小片火腿,变化多样,味道鲜美;每天上午九时半左右,一大笼一大笼热腾腾、香喷喷的大包从店内捧出来时,等购者已站满店前,不少是买作手信送礼,过路者更不愿失去机会,每个二角,价格适宜,大家吃得开心,只见连续卖至一点半,已是全部售卖一空了。
                                       潮阳鲎粿  


    鲎,又称鲎鱼,是一种产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种节肢动物,其实与鱼类没有多大关系。
    在潮阳沿海各地每当潮退的时候,渔民就背着竹筐,到滩涂抓些鱼虾,假如看见了叠在一起的雌鲎与雄鲎,那就是意外收获。有趣的是,当捉到雌鲎,不一会那雄鲎就会上来给你捉,但当你捉到雄鲎时,那雌鲎就不会送上门来的。在宰杀鲎时都要很细心的,先在腹部剖开,倾出米珠,要尽量避免把它的肠部戳穿,因为鲎之肠部含有剧毒。鲎的米珠经过烹调炒熟,其香无比,鲎肉经腌制、日晒,产生香味,成为鲎酱,这些鲎酱就是制作鲎棵的主要材料。鲎酱,能助消化、祛风,常成为老年人佐餐之物。
    鲎棵这一产品,传说大约在明、清时代就有了。说是在潮阳一户人家的婆婆年迈无牙,不便咀嚼食物,而且肠胃消化不良,肚子经常生风(即胀气)。这家人的媳妇对婆婆虽然尽心体贴,专制鲎酱供婆婆佐餐,可是因婆婆不会咀嚼粥饭,无法进餐,日见体质瘦弱。媳妇心里又疼又急,便想出办法,用粥来使无牙的老人进食。经过多次的试验,成功的把冷米粥经石磨磨烂,成为粥浆加人番薯粉和鲎酱制成鲎棵,以这种软柔细滑的棵品供给老人食用。经过多次食用,婆婆身体很快康复。有一天,婆婆便问起媳妇:“你做的是什么棵?”媳妇不知叫什么名字,但想到裸里渗入鲎酱,就急中生智地回答,这叫“鲎棵”。
    鲎裸原来是用番薯粉和大米粥制作的,色泽比较黑,现在改为用白米粥、汀面、生粉以及粟粉制作,柔滑软润,色泽洁白。在酱料方面也大有改进,从原来只使用辣椒酱油,到现在采用多种酱汁调和,更突出了地方风味。
                                      厚朥猛火,香腥汤  


    潮汕人对当地的一种调味料鱼露叫成“腥汤”。潮菜烹制必须从选料、加工、调制、火候、调配料等一系列过程处处讲究。如在炒青菜时,应如何烹调才能炒成的一碟青菜,既看到翡绿、油润、光艳,又不使菜汁流失,口感达到酥脆、清甘、香嫩呢?
    这就要把青菜漂洗干净,切配合理,然后就在炒菜前,把炒鼎(锅)洗净,烧热后才放人猪油。让猪油热到一定程度时,将青菜倒入,鼎(锅)响出咳炸声,冒出热气,马上喷上清水使油水结合产生热气,让青菜在翻炒过程吸收油水,热气蒸发在菜叶及梗茎上,使青菜呈现翠绿,且酥脆。再洒上香腥汤(鱼露),这时一股香气扑鼻,青菜看起来翠绿、油润、光艳,食起来酥脆、清甘、香嫩。这就是潮汕人的一种饮食文化“厚朥猛火,香腥汤”。这一句顺口溜用于炒青菜非常恰当。

                                          葵潭女子茶  


    潮汕功夫茶早已名闻遐迩。然而,在潮汕地区还有一种鲜为外地人士所知却可与功夫茶媲美的茶饮,那就是葵潭的“女子茶”。女子茶也就“妈人擂茶”,或曰“油麻茶”,它流传于惠来、普宁一带,尤其是惠来县的葵潭镇,更为时尚。
    “女子茶”,要选用优质“茶米”(茶叶),如福建的铁观音,潮州凤凰山的单丛奇种茶等,放入带齿的缶钵(宿称擂茶钵)内,用番石榴树的粗干特制的擂茶槌将茶叶擂成粉末,然后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黄豆、香菜、蒜子和少量的盐、糖,并冲上开水。饮用时,再加上炒米,便成了香、甜、咸、甘、涩诸味惧全的独具一条的葵潭女子茶了。
    “女子茶”是节日和待客的食品和礼茶,一般要在重要的节日(如元宵节)和尊贵的客人来时才制作。
                                          老妈宫粽球店  



    位于汕头市升平路老妈宫对面街巷内,有一间专门经营粽球的店铺,这就是潮汕地区有名的“老妈宫粽球店”。老妈宫粽球驰名已有八十余年,于1998年被国家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上个世纪初,有位姓张的小贩在老妈宫对面巷内开设“了顷德号”粽球店,因质优价廉,生意日渐兴隆,远地顾客慕名前来品尝,众口称赞,逐渐出了名。1956年,公私合营后,继续保持原有的质量。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物产更为丰富,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行改良提高,名声更大。特别是在东南亚一带的侨胞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老妈宫粽球以上等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款式有甜、咸双烹馅料。甜馅有:绿豆沙、乌豆沙、水晶馅(采用糖瓜丁,经腌制的糖肥肉、芝麻仁、葱珠油、橙糕、粉等拌成的)。咸馅以经腌制的南乳五花肉、香菇、虾米,腊肠、粟子、莲子等原料合成。
    制作粽球一般是将优质糯米用清水浸约10小时后漂洗干净,捞起凉干用大鼎炒至约6成熟的糯米饭。然后用竹叶折成角斗型,放人糯米饭,再放进各种所需的原料和调配料,包成棱角形,再用咸草扎实。经过煮熟,的香蕉去掉皮,切成段,蘸上用面粉和鸡蛋液搅和好的蛋浆,放人油鼎内炸,捞起后淋上糖油,撒上炒好的白芝麻仁,马上就上桌。这正炸好的香蕉外酥脆内嫩滑,加上外表有糖浆和芝麻仁的甜香味,客人来上一块,顿时感到芬香嫩滑,众人都连声称赞。主人大声地叫厨师出来见面。这位厨师心里一惊,担心这道菜出问题—了。当他来到主人面前时,主人便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厨师回答“来不及,采不及,勿见怪”。谁知主人即时就称“来不及”最好吃。这一来就把炸香蕉这道菜称为“来不及”,一直流传到现在。
    经不断改良和提高,现在的“采不及”多在香蕉中间夹上一条冬瓜丁和一条桔饼,表皮则炸成金黄色,吃起来更为香脆。
                                
                                               老婆饼  


    老婆饼是潮汕地区的风味名小食。该饼皮酥脆醇香,馅软嫩香甜。此饼是以猪油和面粉制作成为酥皮。馅料是糖冬瓜丁、细砂糖、芝麻仁、瓜籽仁、枧仁、橙糕、糕粉等制作而成的。
    老婆饼在潮汕地区叫“娶妻饼”,也有叫“嫁女饼”。饼有大也有小,大的约24公分,小的约2公分。潮汕人在娶老婆时,男方得先送聘金至女方家,女方就得回聘至婆家。
    在回聘的物品中就有这种饼。有一老婆婆爱食此饼,天天叫媳妇做给家人吃。因为这种饼是娶媳妇时从老婆家带回的,故称老婆饼。也有传说此饼是老婆专做来送给丈夫食的。不管老婆饼是如何得名的,其好吃是众所周知的。它流行甚广,特别是在广州、上海、香港以及东南亚国家,凡是有潮人的地方,就有老婆饼。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生前十分喜爱食老婆饼,曾写下“茶食泰斗”四个大字以赞誉。
    文革期间“老婆饼”的名称认为是“四旧”,改称为“瓜蓉饼”。 改革开放后,老婆饼也就恢复了原名。



                                                宝斗饼  


    潮汕地区有一种饼食,四方形,色泽金黄,形似赌具斗只。这是一种具有地方风味的小食品。
    相传明朝末年,在潮汕地区饶平县黄冈镇有户人家,老汉姓庞,在该镇的南门妈宫前摆摊设赌。其赌具是木制的斗只,也叫宝斗。在当时该赌摊生意较旺。有一次,一位姓蒋的外地风水先生,经常来赌摊观看,便与庞老汉逐渐相熟,便称兄道弟起来。姓蒋的对庞老汉说赌摊生意这么好,何不扩大场地,把生意做大。庞老汉认为,人手不足,只能如此。姓蒋便提出合伙来做,自己可做帮手。庞老汉便同意了,赌摊扩大后,生意更旺。不久,姓蒋的背信弃义,便偷了庞老汉的赌具和所有家财逃往他乡。庞老汉方知受骗上当,悲愤成疾。此时,他那贤惠的儿媳妇看到家翁这种情况,颇为担心。如何才能使家翁有食欲呢?突然想起家翁是在想赌具,何不就做个好似像赌具的宝斗形食品,来送给家翁呢?有了想法马上行动。果真老汉看着似赌具的食品,爱不释手,尝起来又有滋有味,精神随之好转。在这情况下,老汉的身体逐渐恢复正常。生意也一日一日好起来。这种食品也逐渐传开来。由于形似宝斗,便叫“宝斗饼”。从此,逢年过节,都必食宝斗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4 18:30:0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滿

289

主题

5824

回帖

9960

高中二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表于 2006-5-14 12:22: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潮汕人的糇(捞)饭  


    潮汕人吃干饭,今天多用“炊”方式,并且多用电饭煲或压力锅。从前也有用鼎炆饭,但不管城镇或乡村,多数人家还是采用捞饭的方式。捞饭俗称“糇饭”。捞饭比炆饭放的水多一倍,煮的时间长一些,份量也多些,俗谓“炆三糇四”——一筒米,炆的有三碗,糇的可以盛四碗。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那年月,煮一顿饭,总要多种考虑。譬如说,家中的老人小孩子,有人不喜欢吃干饭,那么,主厨者用铁笊篱或竹笊捞饭之后,留下的少量的饭在汤中,再滚一滚,便成稀粥汤了。老人孩子要吃稀饭,便不用另煮一锅。大家吃干饭之后,再喝一碗粥汤,胃部也特别舒服。最后吃剩的,便用来喂猪。这叫做一饭多用。
  海陆丰人也同样吃捞饭,所不同的是,他们从来不用饭笊,而用鼎盖。饭煮熟后,将鼎盖斜插向鼎里,自身边往对面轻轻一推,便上干下稀,两两分明了。饭和汤分盛两个钵,先吃干的,后吃稀的。所以,他们吃饭几乎不用上菜汤。
  早饭尽管吃的是稀饭,也要多种考虑,头滚常常要先舀两勺米汤,潮汕人也叫“饮”(读庵二声),放在脸盆稀释。衣服洗后,在这清“饮”里过浆。那年月没有肥皂,过浆的衣服不易皱和不沾污垢,容易洗涤。
  吃剩的饭汤,还要将澄清的倒在瓮里作酸泔。老妇人的夏布衣服(菠萝、胶播、白苎之类)洗后放在瓮里浸一夜,用酸泔漂白,便亮丽如新了。
  当年潮汕人煮的饭,如此多加水,实在谈不上香喷喷。但那个年代,人们考虑的是如何吃饱,还要照顾方方面面,所以,口感方面,与今天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工夫茶  



    人类嗜茶,殆与酒同,以为饮料,几遍世界。原因茶含单蜜酸,具激刺性。能令人启边思虑,更有文人高士,借为风雅逸致,凡在应酬交际,一见面,即行献茶,在商业方面,亦较茶为重要之输出品,揆之事实,茶于人类生活,非但占重要性,以为饮料、已属特别,惟我潮人,独擅烹制,用茶良窳,争奢夺豪,酿成“工夫茶”三字。驰聘于域中,尤为特别中之特别。良辰清夜,危坐湛思,不无念及此杯中物,实具有特别之素质与气味在。
    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海内名茶,何处蔑有,潮人所嗜之茶几人均所能致,即潮州自产者,亦不过凤凰山茶,待诏山茶而已,与世无异,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
    潮地邻热带性,气候常温,长年需饮,以备蒸发,往昔民安物泰,土地肥美,世家巨族,野老诗人,好耽安逸,群以饮茶相夸尚,变本加厉,对于“茶质”“水”“火”“用具”“烹法”着着研求,用陶情悦性,消遣岁月,不情重资,购买杯碟,已含玩弄骨董性质,所以“工夫茶”之弛誉域中,因其多也,钱塘陈坤子厚,咏工夫茶诗云:“何人曾识赵州来(赵州和尚云一杯茶尚不易得),品到茶经有别裁,不咏炉仝诗七碗,金茎邑露只闻杯”
    爱将工夫茶构造条件罗列如下:
    茶之本质   我国产茶名区,有祁门、六安、宁州、双井、戈阳、龙井,太湖、武夷、安溪以及我潮之凤凰山,待诏山等。而茶之制法,则有红茶、绿茶、焙茶、青茶等。茶之品种,则有碧螺春、白毛猴、铁观音、莲子心、老鸟嘴、奇种、乌龙、龙井等。(潮人呼茶为茶米,以精良茶叶,紧束如米粒状,故云,今人已少有此语。)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制法则为绿茶焙茶,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
    取水    评泉品水,陆羽早着骛先,潮人取水,已有所本,考之茶经,“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又云:“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洌,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会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真水无味。”(水乃二氢化氧,无色无味,实为水之本质,在茶水所谓良者,非真水矣。)甚且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雪水、敲冰之别。潮人嗜饮之家,得品泉之神髓,每有不惮数十里,诣某山某坑取水,不避劳去。
     活火    煮茶要件,水当先求,火亦不后,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活火者,谓炭之有焰也,潮人煮茶,多用蛟只炭,以其坚硬之木,入窑窒烧,水脂燃尽,烟嗅无存,敲之有声,碎之莹黑,以之熟茶,斯为上乘。更有用榄核炭者,以乌榄刹肉去仁之核,入窑窒烧,逐尽烟气,俨若煤屑,以之烧茶,焰活火匀,更为特别。他若松炭、杂炭、柴、草、煤等,不足以入工夫茶之炉矣。
     茶具    云溪友议云:“陆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茶具讲究,自古已瞧此只系个人行为,高人逸士,每据为诗料,难言普遍,潮人所用茶具,大致相同,不过以家资有无,精粗有别而已。今将各饮家所常备之器皿列下:
     茶壶    俗名冲罐,以江苏宜兴珠砂泥制者为佳,其制肇于金砂寺老僧。而潮人所最珍贵者,为孟臣、铁面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壶之样式,甚多新颖,即如壶腹款识,运刀刻字,亦在乐毅,黄路之间,人多宝贵之,壶之采用,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其大小之分,更以饮茶人数定之。爰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之别,其深浅则关系气味,浅能酿味,能留香,不蓄水,若去盖浮水,不颇不侧,谓之水平,覆壶而口嘴提柄皆平(口嘴者,消嘴也),谓之三山齐。壶之色泽,有珠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间有银砂闪烁者,乃以钢砂和制之,珠粒累累,俗谓之抽皮砂,更为珍贵,价同拱壁,所谓砂土与黄金争价,即指此也,壶之款式,有小如桔子,大如蜜柑者,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又有六角、栗子、圆珠、莲子、冠桥等,式样精美,巧妙玲珑,饶育风趣。冲罐之外,茶所宜有之物,故不论列。



                                        孟臣罐小传  


    宜兴与潮州,两地饮茶习惯,同样离不开一个标致精巧的小茶壶。这个小小壶子,在“茶道”中长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数千里外,惠孟臣制作的紫砂壶,竟然转入了潮州籍。
    据清乾隆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所载:“……壶出宜兴者最佳,园体扁腹,努咀曲柄。大者可受水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
    文中所记“宜兴者”,就是明代陶瓷名家惠孟臣制作的紫砂壶。潮州惯用的即以纳水五分之一升,可冲四小杯为宜。取其密度小而可含香,出水利索。最适合于冲工夫茶之用。
    就在紫砂壶流入潮州的同时,也带来一则有趣的故事。
    相传潮州某家有一阔少,饮茶饮得倾家荡产,导致妻子离异。剩下他孑然一身,带着从宜兴来的紫砂壶,相依为命,流落街头。
    有一次,他走进一家门口,看见里面正在烹茶请茶客,不觉茶瘾大发,只好向这户人家讨茶喝,主人也就不介意地给他一杯。谁料他喝后不走,反而大淡茶经,自吹他衣兜里的“孟臣罐”,不用茶叶,也能冲出有茶色的香味来。主人经不起他言三语四,只好请他试一试,结果证实不是无稽之谈。
    原来,孟臣罐的特性,善于吸储茶渣,于名茶尤甚。罐壁上积聚的茶渣,就是茶叶中最精华的库存。如果一时找不到茶叶,偶而空罐冲水,也是可以解你之急的。主人见到了这样的宝贝,愿以重金买下,可是这位阔少不肯,最后只好商定连人带罐“请”入家中。
    且说这主人自从得到这个宝贝之后,高兴得不得了。他两人也顿成莫逆,每日形影不离,同品茶,同论茶道。每逢有重要宾客,就拿出这个罐子,在人前夸耀一番,真是无限荣光。不料风云不测,有一次,当他正捧起茶盘,向客人敬茶时,恰巧门外有两只狗边打架边冲了进来,竟把这个罐撞倒地上碎得好惨!
    宝贝被打碎,真教人痛心疾首,甚至茶饭不思,十分可怜。还是这阔少有办法,他建议请制陶师傅,与他协作,将打破的碎片收拾起来,辗成粉末,重新搅成泥巴,依样制成罐子,果然不错。一时轰动潮州各地。好多茶客,对此垂涎三尺,欲羡这家主人有福气,能得到这样稀有的宝物。
    据说后来这家主人也破落了。这罐子又不知流落何处。这时有一家制陶厂主,他把这位阔少重金请去延为上宾,要求他传授这门技术。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阔少”受宠若惊,只好将计就计,来一次撒谎,他教主人把制罐的红泥,与若干潮州名茶冲泡的茶水混合搅拌然后按照他所教的方法制作(按,此举虽未有十足理由,可是工人吃到好茶,由此提高生产积极性),在经过几多次周折之后,终于制成赶上宜兴的罐子。除了保持原来的质量之外,造型又来了进一步的改进,变得更加精巧和精密,新制的罐子的颈部(称入水口)与努嘴的出水口和弯曲的手柄端,构成三点一直线,俗称“三山齐”。为了尊重历史,还特别在罐底印上了“孟臣”二字,作为识别。到了这时,这个宝贝已从豪门望族的专有而普及寻常百姓家。它的知名度也随之倍加广泛了。
    虽然枫溪有不少陶瓷厂会制作这种产品,可是质量悬殊,差距很大。到了三十年代,枫溪有一位技术精湛的老师傅,他所出产品别人不能攀比。因而门庭若市,供难应求。人们习惯地尊称他为“孟臣老”。而他的真姓名,反而被淡忘了。
    说到这位老师傅,他有着一股执着的脾气,在制作时特别严格,每次把精心捏就的“胚胎”,进行了严格挑选,挑剔瑕疵,不好的打掉复原为泥土。再制出初胚,赶入行列。如此反复挑选,一丝不苟,连吃饭也都忘记了。他妻子挖苦他说;“简直象被一个美女迷住似的”。
    可是依他这样抠心沥血制成的名优产品,也只能换得“糊口”而已。一到战争爆发,他只好改行出洋谋生。临走前,把三十多只罐子,用绳索系着,坠入井中,然后郑重告诉妻子说:“碰到生活无着时,才可取出换钱。不过每次只能取用二只”。
    不久,潮汕失陷,侨汇断绝。妻子照着他的吩咐,从井里捞出罐子,卖出糊口,可是在那兵荒马乱之年,每只也只能换得几斤大米而已。一到罐子卖完,妻儿们也跟着陆续饿死了。
    解放后,孟臣罐改成机器生产。可是那能比得以前的。据寻买此罐的一华侨说:“日本市上兜售这类罐子不少,不过大都是仿制的,质量不好,价钱贵得惊人”。去年,枫溪某个厂,接受了外商的委托,特地搜罗了一批老师傅,再用手工制作,出品了一批十分标致的罐子,一位台胞拿出后夸奖说:“又看到真孟臣了!”
    孟臣罐,它又闪现了它光辉的一段历史。


                               潮汕小食——无米之炊的杰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对于潮汕地区的家庭主妇来说,却并非如此。她们凭着潮汕历来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和心灵手巧,不但解答了这一千古难题,而且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逐步创造出了种种独具地方风味的美食特色的潮汕小吃,倾倒一代代潮人以至海内外嘉宾。
    潮汕地区各类祭拜的节日颇多。过节,对人民生活不啻是一种饮食调节,但也使贫穷人家不堪重负。于是,潮汕的家庭主妇们便发挥出潮汕人的聪明才智、心灵手巧的特长,从既能节俭又可勉强讲排场的角度出发,搞起了瓜菜代的供品来。
    这类供品,多数以少量的米米志或面粉做成?皮,包上各类蔬菜做成的馅,再用雕花的木模印成各种形状的 品来。于是,就有了各类菜、菜包,如笋、萝卜糕、荷兰薯、蕃薯丝酥、芋酥、芋角、春饼和桃的出现。这类供品,外观基本无差异,但内容不一,同样可作 品之用。如此,对那些连大米都紧缺的人家,仍然是勉为其难,但这也难不倒那些主妇们,她们又以薯粉代替米米志作皮,于是,就有了各种菜、豆馅的韭菜、无米、水晶球、丝瓜烙、马蹄烙和卷煎等各类小吃,成了潮汕小吃的又一类别。
    主妇们还在各个季节的节日里,根据人们对时令的不同需要,分别用朴只(一种能消积去湿的树叶)、鼠壳(草药,能消食开胃)、黄枝(中药,能消暑利肠胃)等中草药,煎水取汁和入皮中,创制出朴只,供春季食用(一般在清明时节)、鼠壳,供冬季食用(一般在冬至至翌年元宵节)和枝粽,供夏季食用(一般在端午节)等各类既是美味、供品,又起药疗作用的时令小吃。
    可以说,潮汕小吃中大多数包点、 品、酥、饼、烙类,其初衷是出于俭朴节约的瓜菜代敬神供品,是潮汕地区巧妇能为无米之炊的精制杰作。这类小吃,经过巧妇们和点心师的长期摸索实践,加以科学的用料配比,不断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519

回帖

529

小学四年级

Rank: 5Rank: 5

发表于 2006-5-14 12:47: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无语
好深啊
楼主好厉害啊
蓝色河畔App可在各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安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110

主题

3316

回帖

51

初中三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06-5-14 12:53: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太多字了
蓝色河畔App可在各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安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5

主题

1万

回帖

2248

贵宾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发表于 2006-5-14 14:49: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算掉,改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4 15:17:24编辑过]
蓝色河畔App可在各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安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滿

289

主题

5824

回帖

9960

高中二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表于 2006-5-14 14:59: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炸姜薯卷    菜色特点:清甘香甜,粉中带爽。
用料说明:净姜薯500克,糖冬瓜片100克,橘饼50克,白糖150克,猪网油100克,生粉100克,鸡蛋2个,生油750克(耗油100克)。
制作方法:(1)先将姜薯用刀切成片,放进蒸笼炊熟,炊熟后趁热倒在砧板上,用刀压烂,揉压成姜薯蓉待用。再将糖冬瓜片、橘饼用刀切成幼丝。猪网油用清水漂洗于净,摊开泌干水分待用。 (2)将姜薯蓉加入白糖50克进行搅揉,搅至白糖哨溶化时,再加入冬瓜片丝、橘饼丝稍拌压均匀。然后把已洗好的猪网油摊开,撒上生粉,把姜薯蓉分别改在猪网油上,包成约5厘米长、2.5厘米宽的卷形状,更成姜薯卷。 (3)先将鸡蛋白用筷子搅拍均匀候用,再把每件姜薯卷分别先蘸上鸡蛋白,后粘上生粉,用手稍压实待用。 (4)将炒鼎洗净烧热,放入生油,候油热至约180℃时,把姜薯卷放进油中炸至透心捞起,用餐盘盛着。把鼎内的生油倒回,将鼎洗净,放入清水50克和白糖100克用慢火煮成糖油,淋在姜薯卷上面即成。
详细介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4 15:14:39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2967

回帖

3823

初中三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06-5-14 15:04: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潮州市 电信
哇,够厉害的,收集得这么齐全
蓝色河畔App可在各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安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滿

289

主题

5824

回帖

9960

高中二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表于 2006-5-14 15:08: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潮汕桔(小喫)
年到冬季,就是柑橘当令的时候。谈到柑中最有名的世界良种,大家很容易会想起“潮州柑”。其实,“潮州柑”只是外地人对它的总称呼。以潮州所产的柑来说,就有“碰桶”,“蕉柑”,“雪柑”之分。“碰桶”即通常被称为“潮州柑”的那一种:果硕大,作朱黄色。皮松脆而浮凸,不紧粘其瓣,故最易除皮。瓣肥汁多而少核,味甜如蜜,因此有人给它美誉,称做“蜜柑”。“蕉柑”形略小,皮较厚硬,与瓣贴实。这种柑稍逊“碰桶”。蜜钱的“柑饼”,多用它制成。但它也有一种接近“碰桶”的,叫做“冇蕉柑”;“雪柑”有点近似新会橙,汁多,但味清淡微酸,适宜切开吮汁。
    总的来说,潮州柑虽有品种之分,但因气候土壤一致,皆适合它们的生长,所以都是味道极好的。日本人对于“潮州柑”向来十分欣赏,过去他们有些专家会到潮州实地研究,购去了柑苗,移植日本本土,特别是沦陷时期,他们大量移植台湾。台湾气候较似潮州,苗是培养出来了,亦结出同样的果子,但是由于土壤关系,吃起来已不复是潮州所产的那个味儿。
    柑这种果子,据中国古书的记载,原属于橘,晋人所写的《南方草木状》说:“柑乃橘之属,滋味甘美特异者也。有黄者,有赤者,谓之壶柑。......”潮州柑的出名,则早在四百多年前。明人的笔记说:“潮果以柑为第一品,味甘而香,肉肥而核小......。”现在潮州柑不止在东南亚提扬名,甚而远及欧洲,它罐头制品,且遍销全世界了。
    从前有一段时期,潮州柑几乎濒于绝种,原因是抗战时,南洋交通中断,侨汇不继,潮州又逢灾荒,柑农无以为活,柑树被人砍去当柴煤烧,生产完全废置,一直到一九四九年后,这种情况才被完全改变过来,全潮州至是广植柑树,恢复生产。其种植面积,远远迢出过去历史上最高纪录不知多少倍。如潮阳县东门外过“保子池”到东山麓。这一大片土地,过去是“义冢埔”,荒丘破墓以及东校场所在地,现在经已开垦为辽阔柑园,柑树一望无际,而且早经开花结子,供应市场了。
    潮州歌谣有“正二择(拾)柑皮”之句,这就是说正二两有是柑大造季节的颠峰,满街有人抛弃柑皮,有一些家境清贫子弟,往往持着竹篮出来收拾,卖给“杂咸店”,去和以辣椒,磨成辣椒酱,用此以帮补家计。
    柑饼,就是蜜钱的柑。因为它被压缩作饼状,所以称为柑饼。一般是供“元宵夜”赏灯时充五果碟作料之一,也作为馈赠远方亲友的手信土产。制作柑饼,不只是果子厂的专长,一般家庭妇女也都善于制造。做时先将蕉柑刨去一层薄外皮,放在清水中浸,数天后捞起,放进热锅里煮过,再捞起对称切开纬线四条,用器把柑压平,挤去汁,使成饼状,再放进浓糖液中滚,等糖水已成稠液状,这时糖已透入柑肉,再放进一些“麦芽糖”。这样即成金黄色,而味则如蜜糖盘香甜。这甜点最适宜于送饮功夫茶之用。
    柑在潮州又是一种象征吉祥的果子。潮人不叫他为柑,而称“大桔”(大吉),它和橄榄同为春节中不可或缺的时果,有亲戚关系的还要以此互相交换,表示“彼此大吉大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235

回帖

364

初中三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06-5-14 17:00: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收集得很齐全.....
  ....不过有再多的图就更好了.,...
[fly][glow=255,mediumseagreen,2] 什么!NIMO!NIMO!不是一般的可爱[/glow]/[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主题

6987

回帖

1208

高中三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发表于 2006-5-14 17:08: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佛山市 电信IDC机房
不错~~~~~~~~~~~~~~~~~~~~~
蓝色河畔App可在各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安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滿

289

主题

5824

回帖

9960

高中二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表于 2006-5-14 18:05: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反沙香芋    菜色特点:酥香,松甜。
用料说明:刨白芋头750克,生油500克(耗油150克),白糖400克,葱珠15克,花生仁末25克。
制作方法:(1)将芋头切成6厘米长、2.5厘米宽的条状后,把炒鼎洗净上火,放入生油,候油温热至约180~C时把芋头放入鼎里,炸至金黄色(要炸熟)捞起。 (2)将葱珠倒入鼎里炒香,加入白糖和少许清水,把糖煮成甘(即糖浆滚至出现大白气泡时)后,将炸好的芋块、花生仁末一起倒入鼎内,把鼎端离火炉,再用鼎铲边铲边用扇扇冷,至糖变成干白即成。



                                       羔烧姜薯   
菜色特点:色白透明,香甜可口。
用料说明:刨白姜薯750克,生油500克(耗油100克),白糖500克,葱珠15克。
制作方法:(1)将刨白姜薯切成角状或切成条状,把炒鼎洗净烧热,倒入生油,待油热至油温约150℃时,将姜薯块放进油炸,用慢火炸至熟透,捞起。用大碗盛着,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待用。 (2)把葱珠放进鼎里用猪油炒至金黄色,再将腌糖的姜薯倒进鼎里加入少许清水,用慢火把姜薯煮成透明色,盛入餐盘里即成



                                 反沙姜薯   
菜色特点:色泽白中带绿,质地外脆内粉。
用料说明:刨净姜薯750克,白糖500克,青葱40克,生油1000克(耗油100克)。
制作方法:(1)先将姜薯用刀切成4厘米长的块状,用清水浸洗,捞干候用。青葱洗净,用刀切成细珠状待用。 (2)将油鼎洗净烧热,倒入生油,候油温约180℃时,把已切好的姜薯放入鼎内用中火慢炸,边炸边搅匀,炸至熟透(注意炸时要保持姜薯为白色)捞起。 (3)把炒鼎洗净,放入清水100克,然后放入白糖,用慢火煮(在放入糖后,要防止糖粘鼎底,要经常搅匀,才不会焦鼎,否则会影响色泽和质量);候糖煮至全溶化,鼎内的糖起泡状,就马上将鼎调离火位,用鼎铲搅拌,同时放入葱珠再搅匀;搅至糖稍变白时,将已炸好熟的姜薯倒入,再用鼎铲在鼎内进行翻转,翻转至每块姜薯都均匀地粘上糖胶,并且变白色为止。用餐盘盛着即成。





                                         炊姜薯酵   
菜色特点:松软清香,甜淡适口。
用料说明:净姜薯400克,白糖100克,鸡蛋1个,吉士粉10克,葱白110克,白糖粉10克,白芝麻10克,生油10克,锡箔碗1个。
制作方法:(1)将姜薯洗净,晾干水分,用刀切成小?H缓蠓湃胪蚰苁称方涟杌?冢?劝呀?斫了椋?偌尤氚滋牵?俳涟瑁?涟柚两?沓赡啵?
⑶野滋侨?咳芑?保?偌尤思Φ鞍祝?绦?涟柚两?砟喑煞⒔妥础? (2)在锡箔碗内抹上生油,将已搅拌好的姜薯泥倒入,剩下十分之一留用。再将剩下的十分之一姜薯泥用小碗盛着,加入吉士粉,用筷子搅拌均匀,然后用一张三角牛皮纸折成漏斗状,并把吉士姜薯泥倒入,用手挤入锡箔碗内的姜薯泥面上(可挤成各种花纹,花纹随意),再用牙签划几划也成为花纹。放入蒸笼炊15分钟即熟。 (3)把葱白洗净,用刀切成细葱珠,再将炒鼎洗净,放入生油,再放入葱珠,煎至金黄色有香味,盛起待用。再把白芝麻炒香,同葱珠油、白糖粉搅拌均匀,用小碟盛着待用。把已蒸熟的姜薯酵用刀切成每片厚约1.2厘米、宽约4厘米、长约6厘米,摆砌在餐盘问,盘边彩花拼盘,上席时跟上糖粉,便于嗜好甜味的客人沾配,别具风味。




                                                 金钱酥柑   
菜色特点:外酥肉嫩,香甜可口。
用料说明:潮州蜜柑1 000克,鸡蛋3个,冰肉100克,糕粉(又称潮州粉,如果没有糕粉可用生糯米粉炒熟代替)25克,白糖100克,糖冬瓜片100克,面粉100克,橘饼100克,芝麻15克,生油500克(耗油100克)。
制作方法:(1)先将潮州柑剥去皮,撕去丝络后分成小片,把每片用刀切开成圆形(但不要切断)。 (2)把糖冬瓜片、橘饼、冰肉切成丝,掺入白糖、糕粉、芝麻制成馅。鸡蛋磕开后取蛋白盛在碗里(蛋黄不用),和入面粉搅成浆状待用。 (3)把糖冬瓜丝、橘饼丝、冰肉丝放在柑片上再盖上1片柑片,用手压紧,蘸上蛋白浆放进油鼎里炸至酥脆捞起,砌在盘里即成。
详细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滿

289

主题

5824

回帖

9960

高中二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表于 2006-5-14 18:11: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炸姜薯卷    菜色特点:清甘香甜,粉中带爽。
用料说明:净姜薯500克,糖冬瓜片100克,橘饼50克,白糖150克,猪网油100克,生粉100克,鸡蛋2个,生油750克(耗油100克)。
制作方法:(1)先将姜薯用刀切成片,放进蒸笼炊熟,炊熟后趁热倒在砧板上,用刀压烂,揉压成姜薯蓉待用。再将糖冬瓜片、橘饼用刀切成幼丝。猪网油用清水漂洗于净,摊开泌干水分待用。 (2)将姜薯蓉加入白糖50克进行搅揉,搅至白糖哨溶化时,再加入冬瓜片丝、橘饼丝稍拌压均匀。然后把已洗好的猪网油摊开,撒上生粉,把姜薯蓉分别改在猪网油上,包成约5厘米长、2.5厘米宽的卷形状,更成姜薯卷。 (3)先将鸡蛋白用筷子搅拍均匀候用,再把每件姜薯卷分别先蘸上鸡蛋白,后粘上生粉,用手稍压实待用。 (4)将炒鼎洗净烧热,放入生油,候油热至约180℃时,把姜薯卷放进油中炸至透心捞起,用餐盘盛着。把鼎内的生油倒回,将鼎洗净,放入清水50克和白糖100克用慢火煮成糖油,淋在姜薯卷上面即成。


                                                        凤眼饺   

菜色特点:造型美观、味美爽口。
用料说明:面粉200克,瘦肉200克,熟笋肉100克,火腿25克,腣脯15克,鸡蛋清1只,葱白15克,虾米25克,湿淀粉、炸蒜头、胡椒粉、味精、芝麻油、鱼露各适量。
制作方法:1、将面粉放在台板上,加入鸡蛋液和适量冷水搓揉,切为24块,用面棍擀成薄圆形饺皮。 2、将瘦肉、虾米切碎,葱白、笋肉、蒜头均切细粒,火腿、缔脯炸后切末,以上各料用碗盛起,加入胡椒粉、味精、芝麻油、鱼露、湿淀粉拌匀做馅料,分为24份。 3、饺皮放上馅料,包拢、捏成风眼样状,人蒸笼蒸熟便成。上席时跟香醋2碟。
详细介绍:



潮州春饼   


菜色特点:皮酥脆、馅咸香。
用料说明:薄饼皮36张,猪肉150克,绿豆300克,生蒜300克,湿香菇丝25克,虾米25克,花生油750克(耗100克)、味精、精盐、鱼露、川椒末、砂糖、面粉各适量。
制作方法:1、将生蒜去头,去外衣,洗净切碎待用。再将绿豆碾片浸水去壳洗净,蒸熟,取出晾干,加入生蒜、虾米(切碎),香菇、鱼露、味精拌匀成馅料。 2、将猪肉去皮,切成条,加人川椒、砂糖、精盐腌渍待用。 3、取薄饼皮1.5张(半张作贴底)铺在板上,取馅料30克、猪肉5克放上,包成枕形,接口处用面浆粘合,将花生油放人鼎内烧热,待烧至油温六、七成热时,放人春饼,炸至金黄色便成。
详细介绍:



鸡笼饺   


菜色特点:造型美观、皮嫩、馅鲜味美。
用料说明:精面粉200克,瘦肉200克,湿香菇30克,虾仁100克,腣脯25克,火腿25克,熟笋150克,葱白25克,熟猪油30克,湿淀粉、精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方法:1.将面粉放在台板上,中间扒凹,加入开水150克,拌匀揉透,搓成条,摘为24个面剂,用面棍擀成薄圆形饺皮。 2.将瘦肉切碎,虾仁、笋肉、葱白、香菇切成细粒,一起泡熟滗干,鲚脯炸后切末,加入味精、精盐胡椒粉、湿淀粉拌成馅料,分为24份。火腿切末待用。 3.将饺皮放上馅料,包拢、捏成鸡笼样状,饺口放上火腿末,入蒸笼蒸熟取出。上席时淋上熟猪油,跟上香醋2碟。
详细介绍:



鲜虾酥饺   


菜色特点:造型美观、鲜嫩、酥脆、香馥。
用料说明:面粉300克,鲜虾24只、叉烧肉20克,瘦肉150克,熟虾肉50克,湿香菇50克,猪油15克,膘肉50克,生油1000克(耗300克)葱白1条,姜1片,精盐,芝麻油,味精,绍酒,湿淀粉,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方法:l、把鲜虾去头、壳、留尾,洗净晾干水分。在虾腹上花上一刀,用姜、葱白、绍酒、精盐拌渍待用。将瘦肉、白肉、叉烧肉、香菇、熟虾肉均切成细粒,和猪油一起下鼎炒香,加入精盐、味精、芝麻油、胡椒粉、湿淀粉拌匀起鼎,分作24份馅料。 2、取面粉100克,加人生油50克拌和,搓成酥心;又把面粉200克加入生油60克和清水60克拌成面皮。 3、将酥心、面皮各分成24件。用面皮包上酥心,用棍子搏薄摊开,卷起再擀,再卷起。用刀一切为二、每件擀成中间厚四周簿的圆形皮子。 4、在每张皮子中央放进虾1只、馅1份,对折比齐,虾尾在皮外,将边捏紧,再捏出绞丝形花边,下油鼎用六成热的油温炸熟,捞起沥去油便成。
详细介绍:



反沙银杏   


菜色特点:外松甜,内甘润。
用料说明:白果600克,白糖500克,糕粉(即潮州粉)150克,青葱50克,花生仁50克,清水200克。
制作方法:(1)先将白果用开水煮熟,打破去壳,然后再用开水滚过,整粒浸过冷水,撕去外膜后漂洗至不存留外膜为止。用清水浸泡待用。 (2)把青葱洗净,用刀切成细粒候用。花生仁炒熟,脱膜,用万能搅拌机搅碎,搅成花生末待用。将白果捞入汤盆,要保持一定水分,再将糕粉放进筛斗,逐步筛入白果间,边筛边翻动白果,使每粒白果都粘着糕粉为止。然后用餐盘盛着,摊开待用。 (3)将炒鼎洗净,放进清水、白糖,用慢火煮,煮至白糖全部溶化成糖浆,并且糖浆煮至起甘(糖浆滚至出现大白气泡时),即端离炉位,用鼎铲搅几下,然后倒入白果、葱珠、花生末,再用鼎铲翻转,边用扇扇冷,翻转至糖变成干白即成。
详细介绍:


炒甜面条   


菜色特点:味道香甜,面条润滑。
用料说明:面粉400克,薯粉约100克,白糖350克,花生仁75克,橘饼50克,葱白40克,芫荽叶30克,清水160克,生油100克。
制作方法:(1)先将面粉用筛斗筛过,放在案板上,开成窝形,再 将清水倒入面窝内,用手慢慢把近水旁的面粉逐渐拌入,使清水全部被面粉吸收,然后放进压面机,先压几次,再压成薄片,再用铰面机铰成薄面条(在压面过程中每次都 要拍上薯粉)。 (2)先把花生仁炒熟,脱膜,用机或用刀碾成或剁成 花生仁碎待用。橘饼用刀切成细粒状,葱白切成细状,将炒鼎洗净,烧热,放入生油50克,把已切好的葱白放入鼎内,煎至金黄色,成为葱珠油,倒起待用。芫荽叶用清水漂洗后待用。 (3)将炒鼎放进清水,候水沸腾时,把面条放进开水内煮熟,捞起,过一下清水,然后把面条抹上少量生油,待用。把炒鼎洗净,烧热,放进生油,随之把面条放入,同时加入白糖100克,用火慢炒,边炒边把白糖加入,使糖受热溶化,被面条吸收,至白糖放完为止。再炒,炒至白糖完全被面条吸收,再加入葱珠油,再搅拌均匀,用餐盘盛着,把花生仁碎、橘饼撒在面上,再把芫荽叶撒在面上和周围即成。
详细介绍:



甜水晶包   


菜色特点:色泽洁白透亮,外滑内甜,软润适
用料说明:雪粉250克,绿豆250克,砂糖400克,猪油75克。
制作方法:1、将绿豆碾碎,浸水漂洗去壳,上笼蒸熟,取出碾成豆粉,倒入鼎内,加入砂糖,用文火煮,至无水分后加入猪油拌匀,取出成绿豆蓉,分成24份。 2、将雪粉碾末过筛,加入开水拌和、搓揉,用刀切成24只剂子,逐只擀成薄圆形包皮,包皮放上绿豆蓉,包成圆形小包,入蒸笼蒸熟便成。
详细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2885

回帖

14

初中三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06-5-14 20:50: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潮汕文化博大精深
                             饮食亦不例外
wohuiweiniergaibian q.49176559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3235

回帖

364

初中三年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发表于 2006-5-14 22:13: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恩...
真的很不错哦........
     ...加油.
[em01]
[fly][glow=255,mediumseagreen,2] 什么!NIMO!NIMO!不是一般的可爱[/glow]/[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滿

289

主题

5824

回帖

9960

高中二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表于 2006-5-16 18:15: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潮式大眼鸡

材料:大眼鸡一条(一种咸水鱼,一般在菜市场都可以买到)、酱油、芥辣或豆瓣酱。
做法:将大眼鸡洗干净上碟蒸煮,然后就鱼碟里蒸出来的水倒掉,再将鱼放到风扇下吹凉,这样做可以让鱼皮收缩;等鱼凉透之后再将它连碟一道套入保鲜袋,然后放入冰箱冷藏两个小时即可。吃的时候可以配酱油芥辣,或豆瓣酱,口感一流。


                             塞外手扒羊肉
主料:带骨羊肉
  辅料:牛奶、芹菜、胡萝卜
  调料:葱、姜、花椒、茴香、胡椒粉、盐、鸡精、醋、酱油、辣椒油、芝麻油
  烹制方法:
  1、将带骨羊肉剁成二寸宽五寸长的块,用清水浸泡,葱、姜、芹菜都切成末,胡萝卜切厚片待用;
  2、取一小碗,将葱姜末、酱油、醋、鸡精、胡椒粉、盐、芝麻油加点水调成汁;
  3、锅内加入清水,将泡好的羊肉放进去,用旺火烧开后,撇去浮沫,接着放入备好的葱段、姜片、胡萝卜片、茴香、花椒、牛奶后盖好锅盖,转入小火煮到肉烂时为止,出锅时再加入盐、鸡精,将肉捞出后盛入盘中,吃时蘸调好的汁。
  特点:此菜肉质鲜嫩,味鲜香,肥而不腻,滋补强身,因吃时用手抓着羊骨头,故此得名。
  天天提示:选用180天的羔羊去掉脖子、棒骨、尾巴、肚皮肉等不好部位方可制作手扒肉。


什锦炒米线

主料:米线、猪肉





  辅料:青红柿子椒、洋葱、豆芽





  调料:盐、鸡精、白糖、酱油、香油





  烹制方法:





  1、将青红柿子椒、洋葱、猪肉分别切成丝,米线煮熟取出过凉,加少许植物油搅拌均匀备用;





  2、坐锅点火倒入油,下肉丝煸炒,再放入柿子椒和洋葱一起翻炒,加盐、酱油、鸡精、白糖调味,倒入适量水,再放入米线、豆芽翻炒至熟出锅即可。





  特点:香软滑爽,富有弹性。





  天天提示:米线下入锅炒时,先不要翻动,防止粘锅。



                         特色潮州烧鹅


  主料:
  宰净肥鹅1只(2000克),桂皮5克,川椒3克,八角5克,甘草5克,南姜50克,芫荽25克,酸甜菜150克,胡椒油25克,精盐50克,深色酱油250克,白糖50克,绍酒50克,湿淀粉50克,生油1500克(耗100克)。
  做法:  
  1、先将桂皮、八角、川椒、甘草装进小布包,扎口后放入瓦盆,加清水(3000克)和酱油、精盐、白糖、绍酒,用中火煮滚后,放入肥鹅,转用慢火滚约10分钟,然后倒出鹅腔内的汤水,再放入盆中,边煮边转动,约30分钟至熟(用筷子插入胸肉无血水滚出即熟)。取出晾凉后,片下两边鹅肉,脱出四柱骨,把鹅骨剁成方块,用湿淀粉20克拌匀,另用湿淀粉30克涂匀鹅肉及皮,待用。
  2、用中火烧热炒鼎,下生油,候油烧至五成热时(约160摄氏度),先放进鹅骨,后放进鹅肉炸(皮要向上),约3分钟后端离火位炸浸,边炸,边翻动,约炸7分钟后再端回炉上;继续炸至骨硬,皮脆,呈金黄色时捞起,把油倒回油盆。将鹅骨放入盘中,鹅肉用斜刀切成长6厘米,宽4厘米的块片盖在骨上面,用酸甜菜和芫荽叶拌边,将胡椒油淋在上面,以潮汕甜酱或梅膏酱佐食。


                        紫苏百合炒羊肉
主料:羊肉
  辅料:百合、青红椒、洋葱、紫苏
  调料:盐、鸡精、白糖、黑胡椒粉、红葡萄酒
  烹制方法:
  1、将羊肉切成片,加盐、黑胡椒粉、红葡萄酒拌匀,青红椒和洋葱分别切成小块,紫苏切成细丝,百合洗净;
  2、坐锅点火倒入油,油热后下腌好的羊肉、百合、洋葱、青红椒大火翻炒片刻,加入盐、鸡精、白糖调味,烹少许红葡萄酒出锅,食用时和紫苏拌匀即可。
  特点:鲜香滑嫩,浓郁,具有中亚风味的特点。
  天天提示:在羊肉片中加少许素油可使肉不粘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7285

回帖

2万

高中三年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发表于 2006-5-16 21:04: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你这么一说,,,我好想吃了``
太久没享受这种东西``
[fly][glow=255,yellow,2], stories ' 。﹏[/glow] [/fly] [shadow=255,blue,2]●. ┮victory ог Death?┵ .[/shadow] [glow=255,red,2]zLzヘ ▼ .ChiLd'.? ! O'Mine[/glow] [glow=255,blue,2]【D.DAY联盟&國祊蔀長】[/glo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滿

289

主题

5824

回帖

9960

高中二年级

Rank: 12Rank: 12Rank: 12

发表于 2006-5-17 10:06: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潮式肠粉

菜 名:潮式肠粉
主 料:米浆,猪肉或牛肉或虾仁,青菜,鸡蛋,菜脯粒。
做 法:肠粉的制作很简单,在大网筛子上铺一块白布,将磨好的米浆浇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酱便成。
点评:肠粉起源于广州,早在清代末期,广州街头上就已经听到卖肠粉的叫卖声。那时候,肠粉分咸、甜两种,咸肠粉的馅料主要有猪肉、牛肉、虾仁、猪肝等,而甜肠粉的馅料则主要是糖浸的蔬果,再拌上炒香芝麻。肠粉的制作很简单,在大网筛子上铺一块白布,将磨好的米浆浇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馅料,卷成猪肠形,置于盘上,淋上熟花生油、生抽、辣酱便成。由于味道鲜美,价钱便宜,所以在广州十分畅销,成为一道大众化的小食。
心灵手巧,且善于做生意的潮州人,见到肠粉的这些优点,便将肠粉的做法移植到潮州来。潮州人制作肠粉,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潮州人制作肠粉,并不是照搬广州肠粉的做法,而是结合潮州人的口味,改用潮州地区的原料。如在馅料上,主要用白菜丝或竹笋丝、猪肉末、鸡蛋,再撒上潮州土特产菜脯粒,肠粉卷好后,也淋上潮州人喜爱的花生酱。
潮味十足的潮式肠粉,同样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在在潮州地区,不论大街小巷,到处都可见到摆卖肠粉的小食摊,成为潮州人早餐喜爱的小食之一。

                              潮汕落汤钱



菜 名:潮汕落汤钱
主 料:糯米粉
配 料:糖粉、白芝麻
做 法:先将糯米粉加水,搓成糯米粉团,分成重约250克的小圆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浮上水面,捞起放在盆中,用木棒顺同一方向,擂搅至粉团纯滑,然后再将糯米粉团放入锅中,用葱油煎至两面微脆,再放在砧板上,两面撒上搅拌均匀的糖粉和炒香白芝麻,切成小块摆盘即成。
点评:“潮汕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演变来的,它吸收传统小食的优良做法,而对传统小食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这一小食更加完美,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潮州小食。“潮汕落汤钱”在制法上继承了“糯米钱”的一些优点,比如糯米粉团煮熟后,放置盆中,用木棒反复擂搅,这样的好处是使熟粉团更加纯滑,更具韧性。但传统“糯米钱”是在粉团熟后,用手捏成小块,滚上糖粉白芝麻后即成,这样既不卫生,且煮熟糯米粉团直接食用,口感太粘,所以“潮汕落汤钱”改成熟糯米团入锅用葱油煎至两面微脆,再改刀切块装盘,便克服了传统“糯米钱”的不足之处。

                            潮式葱油饼



菜 名:潮式葱油饼
主 料:番薯,面粉,葱珠,精盐
做 法:取潮州本土特产番薯,去皮洗净后,上蒸笼蒸熟,压成泥,加入适量面粉、葱珠、精盐,搓揉后做成厚约3厘米的圆饼型,放入五成热的油锅中炸至金黄色即成。
特 点:“潮式葱油饼”由于用炸的方法,且原料中加入富含淀粉的番薯,所以除了同样具有浓郁的葱香味外,还具有外酥香内松嫩的口感。
点评:葱油饼是我国北方传统的面点小食,以面粉为主料,加入葱花,用平底锅煎至两面金黄,有浓郁的葱香味,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人众化北方小食。
“潮式葱油饼”吸取北方葱油饼的优点,结合潮州人的口味和潮州物产而进行改良。

                                                                 八宝甜饭


菜 名:八宝甜饭
主 料:糯米300克,豆沙200克,糖制冬瓜片25克,熟莲子25克,柿饼25克,核桃仁25克,橘饼25克,红绿樱桃各3个,白糖500克,葱珠油15克,网油150克。
做 法:1、将糯米洗净盛在碗里,加少许清水放进蒸笼炊20分钟至熟,取出待用。2、将糖制冬瓜片、柿饼、橘饼切成薄片后,把部分切粒再加入葱珠油、白糖300克和蒸熟的糯米饭一起拌匀,红绿樱桃各切成半待用。3、先把网油洗干净,捞起用手压干水分,然后摊开在餐碗里,再把豆沙做成圆形摆在餐碗中心,红绿樱桃、柿饼、橘饼、糖冬瓜片、莲子、核桃仁砌成花形放在碗底,再把拌好的糯米饭放在上面,把餐碗周围的网油向碗里压入,放入蒸笼炊热倒翻进另一碗里。将200克白糖渗入少许清水,和淀粉水勾芡淋上即成。
特 点:香甜可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3

主题

9451

回帖

1308

大学一年级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发表于 2006-5-17 11:07:00|来自:广东省汕头市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东省汕头市 电信
        没牛肉丸..
蓝色河畔App可在各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安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