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754 - 88943210
  • 0

华东交大雷晓燕低调学者筑梦在高校

道士高手对 发表于 2012-2-10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35 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河畔 |

x
【人物简介】雷晓燕,教授,江西丰城人,现任华东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华东交通大学“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雷晓燕说,你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为什么坚持而不放弃,其实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此刻,在华东交大一幢并不起眼的办公楼里,雷晓燕校长的办公室朴素得有些过于简单,一如他本人一般低调务实。冬日的阳光从没有窗帘的大玻璃窗穿越而过,雷晓燕逆光而坐,笑得没有一丝架子,就像他给自己的期待一样。
    一代人的科学梦
    在与雷晓燕的谈话里,“我们这一代人”是个高频词,他所说的“一代人”,指的便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第二届大学生。他们的中小学时代,基本上都在文化大革命中度过,很多课程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过幸运的是,在雷晓燕年轻的时候,“四人帮”倒台,雷晓燕得以有机会考入原上海铁道大学(现同济大学)土木系铁道工程专业攻读本科及硕士研究生。
    在当时,国内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全国的青年们都看到了著名作家徐迟发表的《哥德巴赫猜想》长篇报道,写的是陈景润攻克“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用“轰动”来表述那篇报道的效果并不为过,“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简直是太深了,当时我们都以他为榜样,立志要在科学上做出一番事业。所以你看,大家的目标比较一致,都希望成为科学家、工程师这样的专业人士。”雷晓燕这样解释对科学的选择:“我也属于其中的一个。”
    一个人的江西梦
    1989年,雷晓燕取得了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彼时,出国成为一种潮流,拿绿卡是一个流行词汇,雷晓燕却在国外呆了两年后,做出了一个与“那一代人”并不太相同的选择---回到江西。
    回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华东交大有适合我的专业和支持我工作的领导与同事,而这样的大学就在自己家乡,我当然愿意回来。”
    “1992年底,我刚从奥地利做完访问学者回来,希望能有一台计算机继续我的研究工作,那时的一台计算机要三十多万元人民币,当时三十万元是非常值钱的。”雷晓燕尝试着跟学校领导谈了这个想法,没想到领导立马特批买了一台,这件事情,让雷晓燕感动至今:“尽管我们国家那时还不太富裕,但对留学归国的人却非常重视。”
    科学并不单纯依靠理想和激情,但年青人可以在这样的信念带领下,改天换地。刚刚回到江西的雷晓燕面临的,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验室,依靠他和他带领的团队白手起家,一步步建设打造,终于建成了国内一流的“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在这样的建设过程中,看着它从一个空白区域发展到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实验室,心情是愉悦的。”这是雷晓燕感到最为自豪的事情。
    一群人的铁路梦
    雷晓燕的这个实验室,从建设之初,就处于一个高起点,走到了大多数国人的前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雷晓燕曾留学和访问过奥地利、日本、美国等国家,发现其对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研究已相当深入,也敏感地意识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修建轨道交通,火车也终有一天要进入高速时代。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由列车引起沿线环境振动和噪声的扰民问题。
    “我们是国内在这方面研究得最早、也是做得最好的团队之一。”雷晓燕带着他的团队,通过二十余年的奋斗和潜心研究,从最初的单匹马,到现在拥有二十余人的团队,从最初一间简易工作室,到现在一栋现代化实验大楼,在“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控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研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减振降噪,昌九城际铁路环境振动预测与控制、铁道环线试验基地铁路提速重载线路环境减振隔振防护等。这一研究成果因此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样是这一科研团队,又在2006年泰国国际招标重大项目---曼谷新机场铁路连接线噪声与振动研究中从众多强手当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并因此获得国际咨询专家组高度评价。
    一个校长的高校梦
    这样的研究成果,不仅给团队带来了不少荣誉,也让雷晓燕本人,在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专业人士,已然是雷晓燕近三十年前的梦想。但是,慢慢承担起一个专业、一个院系,甚至一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却是一心想当科学家的雷晓燕从未想过的。
    这又是属于“他们那一代人”的一个关键词---机遇。1966年至1977年,国家出现了十年的人才断层,雷晓燕说正是这样的机遇,把他推到了现在的岗位上。
    身为一个以“严谨”为基本准则的学者,开始学习如何灵活地处理行政事务,甚至是活泼地去面对学生。“每年新生入学之前,我都会去网上了解一些国内外热门的事件,多学习一些新鲜的词汇来跟他们沟通。”雷晓燕看过华中科技大学的“根叔”讲话,很受启发,你很难想象,一个认真严肃的科学家,会对新生们这样忠告:“学习,一定要HOLD住!”
    但是,在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声后,雷晓燕却默默地转过身去,在这样的活泼背后,他仍然背负着一个大学的梦想:“我希望做成两件事,一是让学校尽快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实现几代交大人的梦想;二是推动华东交通大学在全国大部分省市进入一本招生行列,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雷晓燕又回到了“他们那一代人”的背后,踏实、低调,却让人不容忽视。
(江西晨报2011年12月26日江西名流志封面人物)
我没有名片 我就是个人 
不过你可以放心 一般的人都认识我。

汕头全民爆料请 下载安装蓝色河畔App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河畔 |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APP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3, Hepan.com Cloud.    Powered by hepan.com Discuz!X3.4    粤B2-20080418 粤ICP备11103827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4-88943210 举报邮箱:help@hepan.com 粤公网安备 44050702000900号

GMT+8, 2024-5-6 07:01